而此外,对大昱之东的霓东国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霓东。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夷”之罪。
但有迹象表明,赵直与在东海武装走私、抢掠商队的霓东海寇勾结起来,不断抢掠正常航运的商队,甚至上岸抢劫沿海地区。
这便是今日永平帝召集文武重臣商议的缘由。
因浙东卫所军讨伐海寇始终不力,几位大学士皆建议调遣善战将领去浙东,增强海防。永平帝认同此议,接着便是商定人选了。
俞德厚提名北征的主将胡兴平,但秦承载却反对派胡将军去东南。
秦承载道:“胡将军是有实实在在的战绩的,其统军才能无人质疑,但要知道胡将军在北境威名赫赫。北燕虽然投降,博克多野心未熄。之所以不敢再犯,就是有胡将军在北方驻防,若将胡将军派往东南,难保北燕不会再次蠢蠢欲动。北境难以久安。”
接着他提议了两三名人选,大多是世袭武爵的名门之后。
俞德厚不赞成道:“这些将领都是世袭,或许通晓兵法,却没有亲历过战阵,大都纸上谈兵。连像样的一场仗都没打过的将军,怎么打得过身经百战的赵贼与霓东海寇?”
秦承载与俞德厚各持己见,争论起来,语气渐渐激烈。
永平帝听了会儿,摆摆手制止,朝邹之正看去:“邹相有何意见?”
邹之正捋了捋胡须,道:“胡将军确实不宜调,北境有他坐镇才能安定。”
他接着又道:“但俞尚书的担心亦不无道理。朝廷已经在浙东、福建沿海一带投下不少兵力物力,论人并不缺,缺的是能战之人。东南布防与攻打北燕不同,霓东贼寇从浙东到福建、两广都有骚扰,可多选几名善战之将,分驻各郡卫。”
永平帝点点头:“如此,便从武臣中挑选通晓兵法,能达权变,经历战阵勇敢当先者,分驻各郡卫。”
-
沈童与窦氏、吕氏说好,第二天一起敷脸。吕氏放心不下儿子,便先回自己屋里去了。
窦氏问她:“阿童,在家里吃得可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