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包括部分文人也开始尝试这种新笔。如今正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好时节。踏青郊游时,往往让人诗性大发,却还得铺纸磨墨,等墨磨好,灵感与诗意可能就消失无踪了。

若是提前磨好墨汁带着外出也不是不行,但墨汁与清水大瓶小瓶的带出去,到底不如只带支笔那么轻便,拔出笔就写的感觉尤其痛快,一有灵感马上就能写写画画。

在二月中下旬的一次诗会上,沈童提供了沈笔作为书写用笔,得到了一致好评。之后一段时间,常有世家小姐直接向她买沈笔,有自己用的,也有送人的。

因为沈笔卖得好,很快就有人开始仿制,不过仿制笔的书写品质与美观程度都与和永兴的制笔有很大差距,一看就不是真品,价格卖不高。

-

铺子开张没几天,沈童让葛小哥送了封信给萧和胜,想要调整制笔的工艺。

第二天,在约定时辰她到了萧家。

坐下后萧和胜便迫不及待地问她:“沈小姐是对笔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沈童道:“萧伯伯别误会,不是对和永兴的制笔不满意。是我原先的想法错了。”

她开始解释起来,起初她的想法是把笔做得一般人拆不开,用这样的方法来确保独家垄断,但经过实际经营后她发现这样做是弄巧成拙。

不仅用笔的人觉得每次用完墨后要来笔铺换笔芯十分不便,而且制造工艺太复杂,造成制笔的时间太久,成本太高,和永兴为了确保质量,就无法大量制造,她即使卖一千钱一支,扣去各种成本与税金后其实也赚不了多少利润。

萧和胜明白过来:“那就是不要用暗锁了?改用别的法子让笔拆不开?”

沈童摇摇头:“不,我想改成旋拧的方式打开笔,然后直接加墨即可。笔铺除了卖笔,还卖专用于沈笔的墨水。至于原先卖出的笔,可以直接去铺子换新笔。”

萧和胜微显失望:“那之前的笔不是都白做了?”

沈童诚恳道:“抱歉了,萧伯伯,这是我的错,不过之前的笔不会白做的。我想用那种锁做珠宝盒。”

“珠宝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