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笑,“都扔了,我可置办不起新衣裳了。”
李姝拿起包袱送到前院,让徐婆子洗了,留着给三郎做纪念吧。
三郎又从破包袱里掏出一个小包袱,从里面拿出几块丝帕,一个风车,一个摇铃,一本散乱纸张装订的书,还有一块看起来成色很好的玉。
三郎一边掏一边说,“这几块丝帕是我路过苏州的时候买的,给三姐姐家常用,风车给平哥儿玩,摇铃给外甥女,这本书,是我一路上的游记,给庆哥儿看,他定然会喜欢。这块玉,虽然还没有打磨,但是正经的上等好玉,我也是机缘巧合得到的。姐姐找个匠人打磨一下,给三姐夫戴,三姐夫如今做了高官,戴这玉更配。”
李姝眼眶又有些发红,笑着说道,“多谢三郎给我们带的礼物。”说完,她拿起一张丝帕,系在腰间,“我还没有用过苏州当地的丝帕呢。”
三郎笑了,“三姐姐如今贵妇人气势越发足了。”
姐弟两个说笑之间,玉娘带人摆好了饭,李姝带着三郎和平哥儿一起吃,并让文崖好生招待顺宝。
都是家常菜,也没有外人,三郎毫不客气,吃的很欢实。
吃过了饭,三郎在西厢房歇息了一阵子,起来后,听说这边的清源山不错,立刻就要带着顺宝去逛逛。
夜里,赵世简回来了,才入垂花门,他立刻喊道,“三郎在哪里?”
三郎听到三姐夫叫他,忙抱着平哥儿从西厢房出来了,“三姐夫回来了。”
赵世简哈哈大笑,走到他面前,拍拍他的肩膀,“好小子,好样的!”
郎舅二人相视一笑。夜里,郎舅二人一起喝酒说话,三郎一边喝酒一边说自己路上的经历,李姝母子几个在一边听的津津有味。
庄小郎听说李三爷来了,忙跟着一起过来了,也不避讳李姝在场,跟着庆哥儿坐在一起,听得两眼放光。
第二日开始,三郎就带着平哥儿到处跑。爬山、逛街、赶庙会,快过年了了,城里处处热闹的很,街上各色小吃、灯笼和对联,把新年的气氛炒的越发浓烈。李姝让顺宝和文崖跟着,平哥儿整日玩得连家都不想回,三舅舅一下子成了他最喜欢的人。
三郎正式在李姝家里住了下来,他本来想住两天就走,李姝无论如何不答应,让他必须等过了年再说。这边强行扣住三郎主仆二人,那头,三郎来的头一天,她立刻写了封信,摆了回将军夫人的谱,走了军中的路子,快速送到京城。
三郎正好也想在这里看看,索性就不走了。赵世简正忙着扩军,还要迁徙一部分百姓。三郎毛遂自荐,跑去帮忙迁徙百姓,有了事情做,他再不想着到处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