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万般艰难。李姝想的,何曾没人想过,但既然没人成功,必然是不大容易。

两口子捣鼓了大半个夏天,换了多种材料,试过很多种改良方案。到最后,赵世简一个拿笔杆子的人,都会纺线了。

李姝中途想放弃,赵世简也有些懈怠了。两口子把东西抛到一边,狠歇了几日,中途还一起去丽娘家住了两天。

后来,赵世简觉得太可惜,又劝她,“都做到这个地步了,放弃了不免可惜。咱们再坚持一个月,不行就算了。”

李姝想想也是,又再次投入到改良大计中。

刚入秋的时候,总算有了些成果。

李姝高兴地看着那同时能出两根线的纺线车,喜得见牙不见眼,“可算好了,官人,官人你不知道,贫寒人家的女儿,要费多少功夫才得一绽纱线。如今有了这个,天底下的小女娘们,总算能少受些累。”

赵世简也高兴,“娘子的心思总算没白费。”

李姝忙夸他,“多亏了有官人,不然我哪里能坚持到最后呢。”

两口子高兴过了,又开始发愁,这个东西,要怎么处理呢?

赵世简偷偷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赵书良。

赵书良和孙氏一样,头先以为老二两口子在做什么小孩子的玩意,如今听赵世简一说,顿时觉得喜从天降。

他高兴地在屋里直打转,转了半天,拍拍赵世简的肩膀,“老二,这可是个好东西。不要出去说,先放在家里。叮嘱好家里人,谁敢出去乱说,我立刻发卖了他。外人若问,就说你们给煦哥儿做东西呢。”

李姝本来想把这事儿告诉娘家人,但赵世简劝她再等等。

“娘子的想头是好的,但岳父只是个六品官,这东西,咱们都护不住,最后,说不得还是要借大姐姐的手把它送出去。”

李姝想了想,也对,以阿爹的为人,说不得就直接献出去了。献出去可以,若走漏了风声,怕是还没献出去,就要被人半路劫走。

还没等赵家想好要如何处理纺线车,那头,东宫传来好消息,敏良媛一口气生了两个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