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娘回娘家,无人与她斤斤计较,心里也高兴。一边与肖氏说育儿经,一边问李姝备嫁的事情。
李姝问丽娘,“二姐姐,大姐儿也这样大了,咋还没个正经名儿呢?总是大姐儿大姐儿的叫。”
丽娘笑道,“你姐夫说的,等抓周的时候一并取名,这也是惯例。”
李姝不再说话,她知道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小孩子夭折的比较多,故而一岁前很多都不给取名。像煦哥儿那样早早取名的,也不过是喊个小名。
闲话了一时后,大姐儿开始犯迷糊。几个月的小娃,吃吃睡睡才是正经事。李姝把丽娘带回到西厢房,丽娘喂大姐儿吃过奶后,大姐儿香甜地睡着了。
丽娘又抱了她一会,然后把她放在李姝的床上,盖上从家里拿来的小被子。小娃儿认得气味,自己家常盖过的小被子,她一闻就闻的出来,故而睡得安心。
丽娘在娘家一直厮混到天快黑了,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方二郎见她舍不得走,笑道,“等过了正月,天暖和了,你带着大姐儿回来住几天也使得。”
丽娘温声道,“官人说笑了,我怎能把官人一个人丢在家里。再说了,让大嫂一个伺候阿娘,我自己跑回娘家偷懒,也不像话。”
想到自己的大嫂,方二郎沉默了,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劝丽娘。若说让丽娘不理她吧,他自己都说不出口。丽娘何曾愿意理她,哪回不是大嫂主动招惹丽娘?要说据理相争吧,那可了不得,大嫂能说三天三夜。
丽娘从来不跟方二郎诉苦,也不让他掺和到妯娌两个的纷争之中。
线娘跟在后面,当着方二郎的面说道,“二奶奶,把大姐儿的红封什么的都收起来吧,放那口袋里,等回去了,大奶奶看到了又要生事端。”
丽娘斜眼看她,“多嘴,大奶奶如今已经改了。再说了,大奶奶的是非也是你能说的。”
线娘笑道,“好好,我说错了。您快收好,省的丢了。”
方二郎暗自叹气,大嫂前些日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姐儿有个什么她都要眼红,要想办法弄一些走。回娘家走亲戚,非要把姐儿的金锁借去戴,借去了就不还。
说起金锁,这里面还有个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