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那官员拱手道:“多谢老太爷盛情,只是在下还要到别处几家去呢,改日再来。”

肖氏忙拿出银子,递给李承祖,李承祖塞到同来的衙役手里,请大家路上喝口热茶。

李姝心里好奇,李穆川跟坐火箭似的连升好几级也就罢了,怎么这封官还批量的?待衙门里三人走后,她问李穆川,“阿爹,怎地一下子这么多人升官。”

李穆川叹口气道:“升官原是喜事,之前叛军作乱,前任上官们皆死在叛军刀下,想起来,众人不免心里唏嘘。”

众人不说话了,肖氏道:“官人以后好好当差,若方家有困难,咱们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也不算有负方大人。”

张氏也开解儿子,“老二媳妇说的很是,老二,升官是喜事,以后好好当差,不负皇恩就是了。”

李穆川也笑了,“阿娘说的是,是儿子想左了。”

李家家主升官,本是喜事,但因京城才遭叛军霍乱,且李穆川升的芝麻小官在京城里也不算个什么,故李家人并未大张旗鼓庆贺,只家里人并亲近族人、同僚一起吃了顿酒席。

陈氏思念丈夫,并未参加李家的酒席,派了一双儿女过来。

李家人的热闹暂且不提,只说那莫少卿家里也正在议论陈家之事。

莫太太因丈夫侥幸保留姓名,念佛念了有十万遍。莫太太只生了一子一女,另外两子一女都是妾室所生。莫太太的长子中过进士,携妻儿在外赴任。次子文武皆不行,在家打理庶务。三子才中了举,正在家准备下一科春闱。

莫少卿时来运转,正卿俞大人被叛军杀死,圣上升他做了正卿。

这一日,莫太太与陪房嬷嬷赵嬷嬷说话,“那杨捕头替老爷挡了几刀,虽说是职务本分,但生死关头,有几个人不是先顾着自己呢。咱们也该表表谢意。”

赵嬷嬷低声回禀:“奴婢着人打听过了,那杨捕头刚刚三十出头,亲生父母都去世了,家里留下个年纪轻轻的寡妇和年幼的一儿一女。前几天丧礼上,杨捕头的后娘很是闹了几出,她占着名分,杨捕头又不在了,还不知杨捕头的遗孀和儿女,要如何受人钳制呢。”

莫太太最恨那些心怀歹意的后娘小妾之流,家里的妾在她面前都服服帖帖的,庶子们也恭恭敬敬。听到杨捕头家后娘作耗,吩咐赵嬷嬷:“你明儿带些礼去看看,再捎些金银,去看看杨家孤儿寡母。若那后娘欺压人,你也帮衬两句。”

赵嬷嬷低头低头应了。

第二日,赵嬷嬷带着两个外院的管事媳妇和两个三等丫头,着四个小厮抬了两抬礼,大张旗鼓去了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