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吴轩在顾瑾对面坐下,“你怎么知道我们到了,还知道我们住在哪儿?”

顾瑾轻笑一声,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道:“昨□□会上宣布了此次顺天乡试的主考。是张镜诚张大人,翰林院出身,现任户部尚书。”

“刚上任的那位?”

顾瑾点头:“本来冯阁老要推荐的是其他人,可惜——”可惜冯阁老的老巢被人端了,无暇他顾,被他们趁机拿下了主考的位置。

虽说乡试的主考官和会试不能比。但顺天府的乡试,和其他省份的乡试可不一样。大多朝中大臣的后辈子弟都要在顺天府应考的。

顾瑾没说出后面的话,吴轩也就没有问。朝中没有传出来的事情,知道的太多并不是好事。

“家父和张大人是故交,我对张大人也十分熟悉。”顾瑾道。

吴轩明白他的意思,从善如流地追问:“关于张大人的喜好,不知顾公子可否透露一二?”

顾瑾笑眯眯道:“张大人一甲探花出身,又在翰林院修书多年,最喜引经据典文采卓然的学子。”

“哦。”吴轩就知道,顾瑾才不会那么好心给他送情报。

他的文采一直是最拖后腿的存在,碰上看重文采的主考只能听天由命了。反正乡试有那么多阅卷考官,普通水平的卷子也不一定会被主考看到。顶多是鹿鸣宴的时候,因为文采差不被主考待见呗!

顾瑾看了一眼旁边伸长了耳朵听他们讲话的豆豆,对吴轩道:“要不是看在——的面子上,我才懒得理你。”

“谁的面子?”顾瑾说的太含糊,吴轩没听清。

“张大人祖籍顺天府,先辈曾跟随真武帝征战,他弃武从文二十五岁就考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翰林院潜心修书——”顾瑾大致讲述了张镜诚的生平,最后道:

“张大人和家父闲聊时,曾多次提起,想重新修订新政,并再次大力推行。”

吴轩拿起桌上的茶杯,“多谢顾公子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