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像吴轩这种,院试成绩非常优秀的,才有继续考中举人的可能性。
“您过奖了。”吴轩谦虚道。
荀员外爱才心切,招呼吴轩往他身边坐。可是这一桌子早就坐满了人。荀员外左边坐着有秀才功名的张员外,自然不能给吴轩让位,而右边,坐着三爷爷。
三爷爷尴尬地看了一圈,拄着拐杖颤巍巍起身。
吴轩道:“承蒙荀员外看重,晚辈站着就好。”
荀员外听完又是好一顿夸赞,夸完又勉励道:“不日县学即将开课,文轩切记不可荒废时光,应进学苦读一年,以备明年秋进京赶考。”
吴轩听得一愣:“进京赶考?”明年秋天的乡试不是考举人吗,为什么要进京赶考?
荀员外抚掌大笑,“真兴府不放主考,下辖生员按例应去顺天府参加乡试。”
其他人也笑了起来。吴轩都考中秀才了,竟然还不知道乡试在哪里考。
吴轩真的十分震惊。他单知道真兴府离京城很近,但他没想到离得这么近啊!近到归属于同一个考场!
大阑国其他地方的学子,会试的时候才进京赶考。而他们,乡试就要去京城了!和京城本地学子一起考乡试!
吴大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虽然京城多大儒,生员水平也比较高,但只要勤勉读书,也是能考中的。”
王秀才也道:“顺天乡试历来艰难,但只要考过,会试亦不远矣。”两年前王秀才去京城考过一次乡试,落榜了。他们同行的二十三位同科,无一得中。
吴轩:那当然了,千万学子挤独木桥,挤过去的自然是有真才实学的。
吴大成继续安慰他,“乡试能去顺天贡院,是咱们直隶学子的荣耀。乡试考过一场,对贡院环境比较熟悉了,会试再考时,也能轻松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九点补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