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原本便是赵国人,而嬴子楚又在赵国为质多年,自然是知道荀子的。
李斯恭敬的拜了拜:“参见王孙,在下李斯。”
“先生快快请起。”嬴子楚站起身来到了他面前扶他起身,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觉得李斯身上有股凌人的气势,一看便知道是不甘于平庸之辈。
“听闻荀卿鲜少收徒,如今不过也只有先生和韩国公子韩非而已。”荀子的名声在诸侯国之间自是不必多说,各国君王见到他都是以礼相待以礼相称,尊称他为‘荀卿’,嬴子楚说着望向李斯的目光中更是多了一抹期待。
“说来惭愧,之前老师周游各国,我一路追随,到了齐国好不容易老师才答应收我为徒。”李斯想起之前拜师的日子,难免有些感叹。荀子的脾气最是难以捉摸,他软硬不吃,他也是磨了许久好不容易才拜了师。
李斯曾经以为荀子这辈子也就只有他这么一个徒弟了,韩非确实挺让他意外的。如果韩非不来秦国便罢,他若是来了,到时候定然会是他最强的对手。
“先生过谦了,能被荀卿收为徒弟想必定然有过人之处。”嬴子楚刚坐上王孙之位,正需要壮大自己的势力。若是能将李斯纳入自己麾下,对于他而言百益无一害。
“王孙,我府上还有事务要处理,就先告退了。”吕不韦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时候改进什么时候该退,见嬴子楚对李斯满是欣赏,他便起身告辞,给李斯和嬴子楚一个互相了解的时间。
嬴子楚自然知道吕不韦的用心,他点头应允等吕不韦离开之后,又看向李斯指指一旁的位子道:“先生请坐。”
李斯刚坐下,便看见嬴子楚走到桌前拿起了奏章抬眼望向他:“先生对于秦国如今边关之势可有了解?”
“如今秦国势力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表面服气,心中却多有不服,总想着群起而攻之。如今秦国边关分别临近韩国、魏国、赵国和楚国,楚国和秦国和亲算是友国,魏国之前信陵君窃符救赵,已经表明了立场站在赵国一边,韩国之前将上党献给赵国,本为拉拢赵国,赵魏韩若是三国合力,秦国边关怕是不能安稳。”
嬴子楚听了他的分析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你说的不错,所以秦国必须在他们三国甚至更多诸侯国合作之前各个击破。”
李斯:“……”
“只是说起来简单,如何各个击破呢?”
李斯来拜见嬴子楚之前便已经听说了秦王孙不同于如今的太子,是个贤德之人,如今见了才觉得比起传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孙无需焦急,赵魏韩虽然都不满秦国,可这三国之间也不见得和谐。”李斯这么说着,嬴子楚来了兴趣,他又继续道:“之前魏国虽然出兵救了赵国,但我听说是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并非魏国王上本意。而韩国之前虽然有意将上党之地献给赵国,可最后却挑起了秦赵之争,赵国更是在长平之战之后一蹶不振,赵王对韩国一直心有芥蒂,想来也不会轻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