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康才学得人称颂,考试结果却不如预期,后又补得肥差官职,他是不是就做了这样的交易,当场写出的卷子送给别人了,自己再重写一份来不及?”
四年前的考题,策论占比很大,非常需要花时间细想,既然是帮人家作弊,题目就不可以答的一模一样……这个方法只要找对人,执行上似乎没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黄康已经参加过科举,有了官身,不可能再考第二次,四年前他可以玩这个戏码,去年不行,今年更不行。
叶白汀思索着可能性:“反正也干不了了,以前事勒索,获以银钱……”
“不要忘了一件事,”仇疑青提醒叶白汀,“黄康死前,有人赴约酒局,给他带了他非常喜欢的食物,且一同分享。”
叶白汀顿住,分享食物并不奇怪,怪的是这个举动,传达出的信息。
如果凶手当时早已决定好要杀人,为什么专门给黄康带礼物?这个举动似乎是在表示自己的无害,好像在说:别着急,什么都可以坐下来慢慢谈,看,我并不想害你。
这个举动当然是为了放松黄康警惕,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不止四年前,起码到今年,大考之前,黄康都是有用的,且双方联系紧密。
“黄康可能因为我们不知道的谈判资本,”叶白汀眯眼,“或者说,议价权。”
他很可能不止参与了四年前大考舞弊,去年,今年,也有别的方法加入。
仇疑青思索片刻:“……漏题。”
如黄康这种才学极丰,又好财欲之人,只使用一次多可惜?不如反复使用,每次大考都尽些心力。每次大考题目严格保密,近几次都未发生大规模泄题事件,锦衣卫暂时没查到,没查到,就是不存在了么?这个幕后操纵者可以‘选择’学子给予交换机会,那有节制的漏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