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仅是聘礼,便送来了足足十二抬,每一抬都由两个身着青衣的健壮汉子挑着。礼盒高叠,盖着红色绸布,满绣着象征吉祥如意的花样。

除却民间嫁娶礼单里必备的九样钗梳外,鹅羊美酒,金银满盘,各种花色的绫罗绸缎高高堆起。

这些礼品是不必遮盖的,不为别的,这是姑娘的脸面。

清泉村打从有这地儿起,何曾见过这等场面,村里的老少妇孺都围拢过来,对着院中摆放的聘礼指指戳戳,皆咬指赞叹不已。

有人言道:“这国公府出手就是阔绰,还从没见过哪个姑娘出嫁,聘礼这等丰厚的。”有那老成的,看出门道来,捋须颔首道:“这国公府有钱归有钱,人家情愿拿出这么多彩礼来,那便是对这未过门的媳妇满意。这宋家的姑娘啊,就等着过门享福喽。”自然也有那心里冒酸水儿的,言语尖刻道:“有钱有啥用?新郎官儿是个瘫子,听闻也二十好几了,怕不是没人肯嫁,花银子上乡下来买媳妇的。这老宋家就是贪图人家钱财,指着姑娘卖个好价钱。跟着个瘫子男人,能过啥好日子?”

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村里的顽童便自篱笆下头钻了进去,在院中跑来跑去。

这国公府来的人,自是遍身绫罗,衣衫华美,式样新奇,这些个村人岂有不爱看的。

当先一人,乃是个矍铄老者,鹤发银须,面目慈和,又颇有几分威严之相,便是郑瀚玉请来的媒人了。

此人亦是郑氏宗族中人,名叫郑棠,乃是郑瀚玉的堂伯,亦算是打小儿看着郑瀚玉长起来的,颇为疼爱器重这个侄子。后来郑瀚玉受了腿伤,这位堂伯亦是扼腕叹息不已,没少过府探视,于郑瀚玉的亲事也甚是上心,也曾替他相看了几个姑娘,郑瀚玉却尽数回绝了。

郑棠原当这事再没了指望,不曾想郑瀚玉忽请他当媒人,真正是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