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未说完,便见郑瀚玉挥了挥手。
只听郑瀚玉言道:“世叔倒也不必客气,往后做了一家人,晚辈还要叫您一声岳丈。”
宋大年心里便有几分不悦,暗道我还没答应将女儿许配与你,你改口倒快,遂说道:“郑四爷看上我们家闺女,那自然是她的福气。只是小女性情娇柔,且被家中宠坏了,乡下女儿没见过什么世面,也不懂规矩,去了府上怕是惹人笑话,不敢高攀。”言下之意,自然是拒绝。
郑瀚玉料到他必有这么一番言语,并未答话,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面色如常,又将茶碗放下。
一旁的莲心看着只觉得揪心,他家爷自来饮用的,都是头茬的御前贡茗,每年上了新茶,皇上总要特特的赏赐一份过来,几时吃过乡下这等粗劣茶叶?真真儿是委屈了爷!
郑瀚玉浅笑道:“世叔不必自谦,当年世叔舍命相救家父,这份仁义德行世所罕见。世叔教养出来的女儿,品格也必定不俗。至于旁的,什么门第什么规矩,小侄并不在乎。京里有这两样的女子,多如过江之鲫,芝兰玉树却甚是难得。”
宋桃儿的品格俗不俗,他上一世就知道了。
宋大年粗通文墨,听不大懂他嘴里文绉绉的咬文嚼字,只晓得他大概是在夸自己女儿人品好,所以他肯娶。
这话倒是不好接,他是不情愿将桃儿嫁给他,但难道要自认家风不正、孩子人品不端?
不喜他身有疾患,自也没有当着瘸子说人挫的道理。
正当宋大年斟酌言语时,郑瀚玉又笑言道:“世叔当年与家父定下婚约,家父最重承诺。如今父亲虽已辞世,但吾等后辈岂能不守诺言。再则,父亲离世不久,国公府便行退婚之举,难免令人齿冷,指责忘恩负义。若世叔实在不中意小侄,那小侄也只得将庚帖带回了。”
宋家父子登时便有些急了,宋长安更脱口而出道:“你……你这次来,不是来退亲的么?”
郑瀚玉直视着他的眼眸,说道:“在下是来求亲,不是来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