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本以为要好好求求林镇长,没想到林镇长一听,挺高兴的,说:

“赵老师也不是外人,老吴同志也是竹器社的老员工,情况都很清楚,竹器社的实情就是:

现在每个月都在负债经营,不光不能为镇里赚钱,还要镇里往里面倒贴钱。

竹器社经营了这么多年,为我们镇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但是光贴钱也不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镇里确实考虑要把它给关闭了,你们要承包是好事,我表示支持!”

吴启亮听镇长这么说,心就放宽了,笑道:

“承包竹器社的话有什么条件?”

林镇长正在为竹器社要关停的事头疼,主要是头疼工人的分流问题。

竹器社现在有三十五名员工,其中有二十人都在五十岁以上,十五个人年纪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

三、四十的这些人算是壮劳力,还能消化在镇办的农场,去当农场工人,但那些五十岁以上的就不好办了,年纪大了,农场那些场长也会拒绝接收。

五十多岁了,年纪这么大,接收下来干不了几年,当爹供着啊?

谁愿意啊?

场长们都会算账的。

听说厂子要倒闭了,最近就时不时有竹器社的老工人来镇里和林镇长寒暄聊天,虽然还没到扯破脸皮的份上,但是林镇长也明白,他们话里夹枪带棒的,都有威胁之意。

大抵意思就是他们在这里工作一辈子,年纪大了,镇里不能象资本家那样把他们踢出去。

如果镇里真的把他们踢出去,他们就要去和上级闹,甚至要去找报社的记者来写报道,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