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林知惜却不在意,“如果只是游行,没有闹事,且随他们去。言论自由不仅是文人墨客的权利,普通百姓也可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朕也不会因为他们不满律法就轻易修改。”

这话说得大气,满朝文武哪个不钦佩。他们甚至知道民间把女帝骂得狗血淋头。觉得再由她搞下去,国将不国。

只有周术站出来,发表建议,“新朝才立没多久,底下人心浮动,要是这些文人墨客被有心人利用,煽动他们□□,地方官治理会很困难。臣觉得还是防着点好。”

林知惜点头,“以周阁老之意,如何防?”

“老臣建议地方官可以加强人手,必要时,可向地方军求助。”

地方官和地方军向来井水不换河水。为了避嫌,双方多半也不来往。周术此举让地方官向地方军求助,会不会给地方官造反的机会?陛下能准吗?

林知惜却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地方官是她的死士,对她再忠心不过,而地方军则是与她一块打天下的将军,知晓她的本事,不会犯蠢谋逆。

她当堂准了周术的请求。

没过多久,那些文人墨客见地方放任不管,越发放肆,纠集文人冲进县衙发泄。

有衙役请求地方军援助,很快将闹事文人关进大牢。按照律法,聚众寻衅滋事、故意损毁公共财产判刑五年。

判刑定下,原先还处于观望当中的文人墨客全都变成缩了回去,再也不敢闹事。

这日,林知惜处理完奏折,暗卫统领前来汇报,说是江南成立了一个新组织--万阳教,打着反玥复良的旗号。吸纳了不少读书人入教会。他们到处传教,蛊惑不少百姓为他们卖命。

又几日,小朝会上,吏部尚书提及最近江南万阳教的信徒闯入工厂烧杀抢掠,闹得人心惶惶,县令迟迟抓不到凶手。特命吏部官员前去帮忙。

林知惜点了几位吏部官员前去查清案子,同时让金吾将军率两千精兵前去支援。

又过几日,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也都出现万阳教闹事的消息。吏部不停派人手下去审查,林知惜同时还会派士兵前去支援。

六月初六,林知惜决定举行封禅大典。这是她改革教育法特地举行的仪式。为了跟其他帝王区分,她将地点改成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