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恶毒之法

大秦五百年 轻风千里 9038 字 11个月前

“丞相,新郑那边刚传来消息,暴秦张榜公布,已查出是丞相派人行刺皇帝、封德、徐危,再嫁祸给楚国。”

什么?这事来得太突然了,跟事先的预想、期待完全不一样。

张良瞪大了眼睛,自诩为高明的计策居然失败了。

李左车、曹参也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震惊过后,张良仰天长叹,说道:“韩国只剩下上党郡,又再行刺嬴子婴,暴秦必定会选择先灭韩,韩国形势严峻啊!”

李左车道:“子房,赵国定会全力保韩国。”

曹参道:“张兄,我回临淄后,全力说服陛下钱粮支援韩国。”

张良再次感谢两人,送两人出得相府大门。

第二天,除了留守韩地的士兵外,李左车、曹参带着剩余兵马启程返回国内,张良送两人到十里外才返回。

此后,张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思量着该如何让全天下的人敌视、仇恨暴秦。

前段时间,训导部在三川郡的工作,包括蛊惑百姓、送降兵回家、对百姓施以小恩小惠,这些都被张良留下的探子打听出来了。

免除赋税徭役一年,假装关心百姓疾苦,都是拉拢人心的手段。

张良佩服暴秦的手段,暴秦的这些手段的确有效,他张良同样可以借鉴。

为此,张良花了许多时间思考,把各种细则写下。

张良认为,范增在楚国做的工作还远远不足,还可以改进。

比如,暴秦在每乡都有一名训导部小吏,其他国家同样可以这样做,负责挑起百姓对暴秦的仇恨之心,告诉百姓暴秦的残暴、惨无人道,要让百姓们知晓,嬴子婴是无道暴君,为了达到吞并天下目的,不惜发动侵略战争,侵略他国,致使男丁大量战死,造成千千万万之家的悲剧。

张良在细则中写,要团结一切反对暴秦的人。

比如墨家,墨家主张“非攻”,反对发动不义之战,暴秦为了吞并天下而侵略他国,这就是不义之战,可以把墨家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暴秦。

至于墨家的其它不合时宜主张,可以求同存异,在反对暴秦不义之战方面达成一致。

对于新设训导部工作,如何让全天下百姓憎恨暴秦,同仇敌忾共抗暴秦,张良考虑得十分详细。

比如每年举行的“大傩”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那暴秦就是疫疠之鬼,那嬴子婴就是鬼怪首领。

另外,张良还亲自撰写了声讨暴秦的檄文,建议把这檄文传遍全天下。

总之,要穷尽手段,要让对暴秦的仇恨深深刻入每个百姓心中。

写好之后,张良让郎官用不同文字抄写出许多份,除了送给盟国的赵歇、刘邦、萧何外,还分别给魏豹、项羽、项他、韩广。

————————

嬴子婴和数万兵马,通过崤函通道向关中进发。

在行进至新安时,子婴专门停下来,他要好好视察。

得知陛下要视察新安,新安县县令邓尉提前到来。

在这里,有一座大型建筑物。

在建筑物大门上方牌匾上,刻着“新安大屠杀纪念馆”八个大字。

这是子婴特意下令建造的。

邓尉拜见皇帝,带皇帝进入纪念馆。

臣子们跟着进入。

进入纪念馆大门后,右边有块大木牌,木牌上刻着新安大屠杀前因后果的文字。

子婴走入纪念馆,只见馆内中心有个大坑,那是部分被屠杀秦兵的骸骨。

在馆内四周墙壁上,挂着许多画像,画着秦兵被屠杀的场景。

最后还有块木牌,木牌刻着大业皇帝的说话,新安大屠杀,是夏人之间的相互残杀,这是夏人的悲剧。唯有天下统一,诸夏皆属于一国,夏人之间的杀戮才会停止。

邓尉道:“这纪念馆,完全是按照陛下要求建造。”

对于臣子们来说,纪念馆是新奇之物,上次皇帝在新安,只是说要建造,现在亲眼目睹,明白了皇帝良苦用心。

子婴点头道:“没错了,要以此教化世人,要让天下大一统深入人心。”

子婴在新安住了一天,再动身回咸阳。

————————

五月下旬,西域某地。

冒顿亲率匈奴骑兵,再次西征月氏国。

月氏王阿骨兀亲率军队迎战。

匈奴骑兵不仅作战勇猛,冒顿还富有指挥才能。

月氏军队不仅勇猛不敌匈奴,阿骨兀用兵能力也不及冒顿。

果不其然,阿骨兀再次被打败,为了躲避匈奴打击,被迫西迁。

冒顿获得大量战利品,有马牛羊,有女人,还有其它财物,收获丰厚。

西域有许多国家,以月氏国为最大,还有诸多小国。

连月氏都不敌匈奴,其他小国无不对匈奴闻风丧胆。

有些小国直接被灭,有些被迫西迁。

匈奴营地,单于大帐,冒顿跟臣子们喝奶吃肉。

他们吃着漠南、漠北吃不到的牦牛肉,喝着牦牛奶,有说有笑,气氛热烈。

左大当户兀突枯笑道:“我们这次来西边,来得太值了!”

万骑长扎桑道:“看来这月氏骑兵,的确不如秦军骑兵。”

右都骨侯拖昆木道:“我们这次来,虽获利丰厚,但月氏怎么也比不上南边那些夏人,他们的宫殿富丽堂皇,粮草无数,女人更美。”

冒顿道:“说得没错,月氏岂能跟夏人相比,南边的夏人才是最大肥肉。要对付夏人,首先要除掉秦国。听说秦国东征韩国又胜利了。我们还得继续跟赵国、齐国和好,不能让秦国坐大。”

左贤王拔托耶道:“我们回去后,要好好跟赵国合作,一同打秦国。”

上次率军南征秦国吃了大亏,他憎恨上了秦国,希望亲率军队打败秦军,更要抢秦国的财物和女人,才能一雪前耻。

————————

五月下旬某天,咸阳东门外。

以钟平、腾其、赵佗、王元为代表的文武百官出来这里,迎接圣驾归来。

子婴下得銮驾,面向众臣朗声道:“朕此次东巡,在三川郡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大秦,看到了所向无敌的大秦雄师,颍川郡被收复,可喜可贺,朕要跟众卿同庆。”

皇帝重新起驾回宫。

銮驾在皇宫大门停下,子婴和薄贞迈步走入宫中。

“臣妾拜见陛下!”

“儿臣拜见父皇!”

王思、冯幽兰、众子女们齐齐行礼,他们已等候多时了。

薄贞向两女行礼:“妹妹拜见皇后、淑妃!”

行礼完毕后,长女赢梦扑向子婴。

“父皇!”

子婴把九岁的长女抱起。

东巡耗时日久,一家人再次团聚,欢欢喜喜。

冯幽兰对儿子赢文广示意,七岁的赢文广走到子婴跟前,说道:“父皇东巡日久,儿臣好生挂念。”

子婴笑笑道:“为父也好生挂念你们啊!”

赢文广道:“听闻父皇在渑池被刺客行刺,儿臣常到神庙上香,向龙神祈求父皇平安,祈求大秦雄师胜利。”

冯幽兰微笑接口道:“这不,陛下平安回来了,我们大秦雄师也收复了颍川郡。”

得知儿子这么有孝心,子婴高兴,摸摸儿子的头。

子婴牵着薄贞的左手,向两女道:“多亏了贤妃啊!要不然,我已经死在渑池了。面对刺客行刺,贤妃挡在我的前面,我很是感激啊!”

听到皇帝夸奖,王思高兴,冯幽兰则是有点酸溜溜。

她更是注意到了薄贞的大肚子,希望不要生下皇子。

薄贞谦虚道:“当时情形,不容臣妾多想,臣妾只是不希望陛下有事。”

冯幽兰接口道:“若当时陪伴陛下的是我,我也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