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庶出皇子这个郡王爵位,也并非是必须加封,只是可以加封而已。
若是不得宠的皇子,搞不好连个郡王都捞不到呢!
先帝有七子,但只有端宁太妃之子宣承灼被皇帝封为福亲王,除此之外,还有皇帝幼弟宣承煜被封为祯郡王。剩下的五位,有三位早夭,另外两位,因生母位份低微,因此都只封了郡公而已。
宣太祖登基后,给宗室子弟设立了十三等爵位——亲王、郡王、郡公、县公、郡侯、县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其中县侯以上,均为超品,往下的将军中尉分别是一至六品。
宗室爵位,瞧着等级是蛮多的。
一支亲王,哪怕世袭累降,也要十几代以后才会降成无爵宗室。
但是,降一级袭爵的待遇,是只有嫡长子也就是世子才能享有。其余诸子,若是嫡子,要降三级,庶子降四级别。
也就是说,一位亲王的嫡次子,只能获封县公——前提得是你能通过宗人府的“考封”,也就是考试一下文采武功,合格袭爵,不合格你就继续考,什么时候考过了,什么时候封爵。若是到死都考不过,那就只是个闲散宗室。
相比之下,宣太祖对宗室女子就要优容多了,亲王和郡王嫡出之女,都可以封为郡主,而且不需要考封,就可以直接加封!不过庶出就悲催多了,要降一等加封。
只将一等,可不是因为宣太祖厚待庶女,而是因为宗女爵位不能传给后代,而且宗室女子的爵位等级少。
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就只有这六个等级。
慧嫔的母亲,是仅次于公主和郡主的县主,也的确算是了不得了。
不过慧嫔之母并非宗室贵女,而是因为功勋卓著,父亲又战死沙场,因此被太皇太后教养膝下,才被先帝封为县主,嫁予早有婚约的靖安侯嫡次子,当年是何其风光。
只可惜,丈夫也战死,县主也郁郁而终,徒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女。
第214章 静思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