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姑父对着她点点头,“我准备在羊圈那边打口井,以后羊也可以喝井水。”
“那可挺好。”蔡丹自然是赞同的。
她爱喝羊奶,自然羊吃的喝的越干净越好了。
蔡姑父见侄女赞同,还是很高兴的,“到时候砖瓦厂两边都有井,打水更方便。”
值班室这边显然更方便,他们挨着羊圈更近。
“如果不出意外,两天这井就能打好了,之后就是给咱们个家打井了。”蔡姑父想到村里人不少人家要打井,恐怕秋收前打不完了。
不过也没关系,到时候他们抢收他们的,打井队干自己的。
没啥冲突。
这次跟风打井他还是很赞同的。
一家人自己打的少。
多是几家合着打。
他也愿意村子里多打一些井,有利于他的后续计划。
“太好了,真希望早点用上。”这样蔡四哥就不用天天挑水了。
这个活儿真心不轻松。
蔡丹想看清楚点,怎么弄了个木架子,这是干啥的。
专业打井设备么。
没有电也可以用么。
蔡姑父拦了下,“别过去,要挖了,到时候都是泥,有啥好看的。”
蔡丹一手遮着嘴,“姑父,那要是挖土,咱们自己也能弄啊,打井可不便宜呢。”
虽然没说太明白,她知道蔡姑父肯定懂。
蔡姑父嘴角抽抽,“人家会找,知道在哪挖有水。还有设备,不至于挖了塌。”
蔡丹“哦”了声,原来是靠技术吃饭的啊。
蔡姑父揉揉侄女的小脑袋,“回去吧,等挖出水了,垒砖的时候喊你看看。”
蔡丹听话的走了,她对挖泥巴兴趣不大。
下午就开始渗水了,但是那些人还在继续挖。
看到一个个跟泥猴似的,蔡丹不得不感叹,干啥都不容易啊。
她探头看了眼挖掘深度,觉得肯定有十多米了。
这算深井么?
不算吧。
她并不懂,人家工人都在干活,也没人搭理她。
看到整口井都在用木板、木棍进行着内部支撑。
这就是在防止塌陷吧。
其实挖井还是挺危险的,这么深如果突然塌了,人很轻松的就被埋里了。
“姑父,这些人你从哪找的?”看着挺专业的。
蔡丹就是好奇,随口一问。
“别人介绍的,这些都是市里正式工。”蔡姑父的意思是别小瞧人家。
蔡丹知道这个年代没有私企,即使的理发店、缝纫店也都成了公家的。
所以这个打井队也是公家的,她并不奇怪。
“这工作可不轻松。”蔡丹感叹了句。
体力劳动,还要到处跑。
毕竟不能天天在市里打井。
市里大部分已经自来水了吧,需要打井的地方可不多。
“他们属于一线,属于重体力工作,有专门的补助,往外跑也有补助,就是每月的粮食指标也比普通工人多,他们挣的钱比领导多不少,这个打井队可是香饽饽,不是谁想进就能进去的。”蔡姑父很有闲心的跟侄女八卦两句。
蔡丹又知道一个时代特色,那就是工人比领导挣得多。
所以很多工人都不愿意当官。
因为那样挣得钱就少了。
最初听蔡姑父讲的时候,她都不敢相信。
还可以这样。
“他们外出有粮食补助的,咱们提供住的地方就可以了,至于吃的,除了第一顿,剩下的人家会给粮票的。”蔡姑父没说,收费那么贵了,吃喝肯定要自备。
知道他们有钱,所以天天鸡蛋没断。
他还暗示了过几天杀秋收猪。
这些人都想要买猪肉呢。
这就很好,有猪肉这个饵吊着,他们肯定会好好打井的。
蔡丹不知道蔡姑父已经使下手段了,听到蔡姑父提到粮票,她想起了蔡母昨晚拿出来的二两省内粮票,“姑父,这粮票也分省内、市内和县城的么?”
蔡姑父挑眉,“这粮票还真的分地方,咱们县城的粮票一般叫地方粮票,只有在咱们县城才能用,出了就用不了,最好的粮票是全国通用粮票,去哪儿都能用。”
蔡丹沉吟了下,“也就是说,要出远门不但要开□□,还要有全国粮票。”
可真的是一道道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