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五哥有些遗憾,不过为了长久的以后,他还是能忍住的。
不过三人并没有马上离开。
都有些舍不得。
蔡五哥走到东屋,“三妹,你住这个屋子还是里屋?”
蔡丹反应过来是在问她,这个问题她早就想过了,“我住里屋。”
蔡五哥将脑袋顶在窗户上。
“干嘛,别把窗户顶坏了。”蔡丹差点要去拉人。
“我看看半铺炕多大,这么大,咋打滚都够了,呵呵…”蔡五哥傻笑。
“四哥,我也要住里屋,我喜欢土炉子。”蔡五哥扭头和蔡四哥说道。
蔡四哥自然不会和弟弟争抢,就一个字,“行。”
“家里棉被不够,炕席是不是也不够,以前的好像也不能用了。”蔡丹又想起一件事。
以前的炕席是全炕的,现在四个屋子都是半铺炕。
蔡四哥却说,“可以用。蔡根家接那个屋子小,火炕也没那么大,铺的炕席是那种大的,我看到她们把多余的炕席钉墙上了,还挺好的,不怕掉土渣,比糊报纸好看。”
蔡丹仿佛被推开了一扇新大门,还能这样!“四哥,你怎么不早说呢。”
她决定要个大炕席,旧的她也喜欢。
正好将墙包上。
到时候滿炕滚也不用担心蹭到东西了。
对了,她家墙现在是砖面,应该是不掉土渣渣了,不过红砖好像也能蹭上颜色吧。
蔡四哥少有的杠一句,“你也没问啊。”
蔡丹直接被噎住。
她四哥说的没毛病。
蔡五哥在摸玻璃,“这玻璃透亮,以后屋子肯定可敞亮了。”
蔡丹还是有些怨念,“就是太小了。”
蔡五哥却说,“不小了,我们学校的玻璃还没这一半大。”
蔡四哥也附和,“这玻璃是不错。”
蔡丹决定不参与这话题,因为参照物不一样,差异太大。
也知道如今物资匮乏,这玻璃是不错的。
房子差不多就看到这了。
三兄妹的目光又转向了仓房和院子。
他们进去仓房了,因为这里没铺砖地。
其实进去就知道没啥好看的。
“鸡圈、猪圈咋没扒啊?”蔡五哥摸了摸土鸡圈。
格格不入呢。
蔡丹摇头,“我也不知道啊。”
蔡四哥就说,“回去问问娘。”
“娘不说还要挖井么,在哪挖好呢?”蔡五哥在院子里转圈圈。
蔡丹也打量了一圈,“这得听专业人士的吧,最好就在前院,吃水方便。”
“就在这。”蔡五哥用脚抠了抠。
蔡丹翻了个白眼,还金口玉言咋地。
“行了,我们该回去了,再不回娘该着急了。”蔡四哥觉得时候不早了。
蔡丹同意,“你们明个还要上学呢,得回去了。”
她们出来之前,蔡母在家用土炉子蒸饼呢,是明个要给俩哥哥带的午饭,也差不多了。
他们三个半路上并没有说话,怕吵到别人。
这个时间不少人家已经睡了。
就因为睡的早,所以才有半夜四点就起来的。
如今也没人养狗,一到晚上整个村子都安静下来了。
说到狗,蔡姑父说要养俩,主要是养在砖瓦厂。
那边毕竟不是在村里,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那是谁?”蔡五哥突然小声说道。
蔡丹赶紧看去,好像是有个模糊的影子跑过去了。
蔡四哥赶紧摆手,“别出声。”
三人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
好一会,蔡五哥才略显僵硬的说道,“刚才那个是咱大队的么?”
蔡丹摇头,“我就看一影子,连男女都没看清楚。”
两人同时看向蔡四哥。
“他在跑,应该不是咱们大队的。”蔡四哥皱起了眉头。
蔡四哥的判断依据不能说完全准确,但也是有些依据的。
如果是村民,像她们三兄妹就没跑。
即使有急事,也不会跑的那么快。
跟做贼被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