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张福秀带着妹妹,跟着陈大叔一起,把弟弟和未婚夫一起送到了公社。公社支书派了一名办事员开着一辆拖拉机,把两家子人一起送了县城,等陈永康和张福年上了汽车,陈大叔才带着张家姐妹一起回家。

儿子走了,陈大叔叮嘱张福秀看好门户,有事及时来说,都是一家人,不要客气。

有了陈家照看,张福秀的胆子也大了一些。

再说张福年和陈永康,一路辗转,汽车、绿皮火车、公交车,倒腾了几天几夜,终于到了首都。

下了火车站,二人各自奔自己的学校而去。

又折腾了大半天,张福年终于在宿舍安顿了下来。他把自己的褥子铺好了,又铺上床单,盖上了一床薄被子。

各种洗漱用具摆好,尤其是那一台收音机,被他放在床头,这可是稀罕物件。

宿舍一共六个人,张福年拿出自己提前买的一斤橘子,送给同屋的几个同学吃,和大家打招呼,并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能来这所学校读书的都是佼佼者,其中一个就是十年之前的高三学生,据说家里孩子都好大了。

此人听说张福年只有十六岁,忍不住开玩笑,“你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呢。”

张福年并不在意,跟着哈哈笑,还叫他郭叔。气氛活跃开了,大家就开始攀谈了起来。

没几天的工夫,张福年就和宿舍的几个兄弟们混熟了。安定下来后,他先去陈永康那里看了看,还买了一个暖水瓶送给他,又给姐姐和刘翠屏写了一封信,然后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要说上大学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个非常大的图书馆。张福年每天除了上课,体育锻炼,其余时间大部分都泡在图书馆里。

郎舅两个上了大学后并没有松懈,仍旧每天认真学习。然而,张福秀在家里遭遇到了人生最大的一场危机。

秋季农忙一过,张福秀又清闲了下来。她每天守着店子和家里的鸡鸡鸭鸭,照顾妹妹种菜园,日子过得十分称心。

她的亲事定下了,还是大学生,再也没人在背地里笑话她是老姑娘。

腊月初的一个早上,不远处的彭桂花家里忽然传出一阵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