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一次次重复同样的事。
田唐翻看府志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从她第一次翻看到“飓风”再往前开,可能隔几年,可能隔十几年,都会出现类似的描述,有些年问题不大,但有那么两次,台风几乎淹了半个登顺府。
这么严重的损失,按理说百姓多少会有警惕,但实际上并没有,每次台风带来的影响往往只有一两年,在这一两年之间,百姓知道台风在夏天来的几率会更大,可能会在到夏天的时候收拾东西到近陆居住,但一两年之后,即使到了夏天,也会有不少百姓不愿意搬动。
光是在府志里,田唐就看到了记录者笔下不止一次的小字批注,都是说百姓不听劝的事,可对这些事,谁都无能为力。
命只有一条,有人觉得为了保命,在台风季远离海边才是正确的,但是在百姓口中,会说过去许多年,台风也并不一定只是在夏天才来,要是躲了夏天,台风在秋天过来怎么办。
也有百姓说他们也不是不明白性命的重要,可住在海边,他们或许能活的长一些,离开海边,怕是会更短命。
自然有惜命的百姓,但他们也不愿意每年夏季都离开海边,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观天气方法”,察觉到不对劲之后,会立即离开,以尽可能地降低损失。
田唐大致看完了府志的内容,把书籍合上。
现在的情况,即使是她也只能暂时先把台风的事放在一边,毕竟这年头没有卫星,她能做的也只是跟普通百姓一样通过看一些自然现象来判断台风,但她能做的事也不少。
比如说修建港口。
再比如说将海边坐落的房屋修建的更坚固,或者说造的更适合面对大自然的袭击,以确保住在海边的百姓能更安全,即使他们不小心遇到了台风,也能提高活命的概率。
想清楚这一点,田唐开始规划关于修建港口的事,至于房屋的设计,她也找了许多人商量,还特意叫人在报纸上登了相关内容,征收大家的想法,集思广益。
考虑到住在内陆的人对于大海的了解会少一些,田唐还特意在报纸上写明了海边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飓风袭来时,对于海边百姓的影响。
游江和尖子班的所有学生手里,也得到了一些资料,他们虽然对这方面的事不算精通,但聪明的大脑可以让他们比普通人更快回神,并且更快相对应对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田唐开始着手处理修建港口的事。
内渠县就是登顺府内最靠近海边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