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几人已经非比寻常,林家人几乎全部起身,将人迎进屋。
团头见他们还在吃饭,有些不好意思,忙道,“你们先吃饭吧。吃完饭,我们再说事儿。”
林文和将他们请到桌上,又让媳妇给他们盛饭、拿筷子,“家里新添了头牛,一家人吃顿团圆饭,饭菜做得有点多。天气这么热,到下午估计就放坏了,你们留下一块吃吧。别浪费了。”
这话也就是客气,事实上农家人都节省,轻易不会有剩饭剩菜,就算有,也会留着喂猪喂鸡。
不过他们带了东西,也没有白吃,所以只是客气一下,也就坐下一块吃了。
林婆子忍不住好奇,“你们真的得了一千两银子?”
她就是道听途说,内心还是觉得一千两银子太多了。现在买一个成年人也就二三十两,孩子就更便宜了。有钱人又不傻,就算感激,也没必要给那么多呀。
团头这两天已经被无数人打听,农村人说话直,他们不会拐弯抹角,就那么大咧咧问这种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林文和见团头不想说,立刻打圆场,“娘,你问这个干啥。快吃饭吧。他们来找我肯定有事。咱们吃完饭,说正事要紧。”
林婆子压下心头疑惑,热情招呼他们吃饭。
酒足饭饱之后,孩子们全部被轰出来,大人们留在堂屋听事儿。
团头这次前来是想请林文和帮忙在林家村落户。
他们是乞丐,却不是天生的乞丐,而是因为家乡遭难,成了流民逃到这边来的。
没有路引,在本地也没有户籍,就想找林文和帮忙。
林文和欣然答应,这事很容易办,只要带他们去找族长,开一张证明,然后再去县城找文书把家乡户籍迁到屏山县就行。
但是林文和有一点好奇,“你们以什么为生?”
这古代的户籍分为三六九等,其中税最低的是商籍、贱籍,其次是匠籍,再往上是农籍,最后是士籍。相当于地位越低,税交得越低。不过因为士籍都是官员,所以他们有一定的免税额,所以交税最多的还是农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