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

提到租子,林文和突然想起一事,“对了,咱们还要给家里添上两头牛。每次耕地总像别人家借牛,耽误不少时间。”

苏南珍也没什么意见,买就买吧。总归是自家人养着。

家里孩子多,养一头牛,孩子也能找点事做。有了收入,她那抠门的婆婆也能对孩子们好点儿。

林文和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去菜市买回一头牛,将七苏托付给隔壁,带着媳妇回了家。

路上林文和驾着牛车,整个人乐颠颠的,就好像这不是牛车,而是前世的敞篷跑车。

苏南珍吹着风,整个惬意地眯着眼,与他没话找话,“今早你去买牛,咱们家的铺子好多人来问。我打算租给陈家。”

林文和哪知道陈家。

苏南珍跟他解释,“就是当初咱们买咱家面粉的那个陈氏粮铺,他东家想租下咱们家门面卖面。”

林文和乐了,“他们怎么想起来卖面了?”

苏南珍笑了,“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陈氏粮铺只是陈家众多产业之一,他们家产业几乎遍布各行各业。陈家老有钱了。”

林文和再怎么迟钝,也知道屏山县数一数二的家族是李家。如果陈家这么厉害,不可能排第二啊。

其实他还真是有所不知,陈家祖籍在江南,他们在屏山县产业只能算是九牛一毛。陈氏粮铺的东家陈有良只是陈氏当家人的排行第七的庶子。

陈有良有一妻四妾,妻子在老家,四个妾室分别在四个县城替他管理产业。陈有良每年只在这边住两个月。

林文和听着他媳妇讲陈家往事犹如听天书,啧啧不已,“有钱人真会玩,居然轮着来。”

苏南珍对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她还听说一件事,“咱们儿子的同学就是陈东家的儿子。听说他读书不错。”

林文和还真没听儿子提起过,不由有些诧异,“你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