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官都没门槛的吗?
说起为何赵瑾十三岁能入掌刑狱案件的大理寺,这又是很长一个故事。
那时他其实想去从军,奈何长公主身体不好,未免其担忧自己,赵瑾只能放弃从军这个想法,但你要他从文,他其实并不大喜欢朝堂的波诡云谲。
而就在赵瑾面临选择的时候,众皇子却是到了选伴读的年纪。
他和司马辰关系不错,但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成为他的伴读,日日入宫听教,再见那群虚伪至极的人。
所以,最后,他索性自己找到了长公主和平阳侯,道明了他的想法。
好在长公主与平阳侯对自家儿子的选择十分支持。
他们一家的关系和地位有些特殊,注定不能成就过高。若去学堂或者皇宫接受宫学,很可能就会被选为伴读,或者卷入朝堂的一些势力,赵瑾的出身注定了他这一生不会平庸,也不会平淡,他的一些决定,甚至还会被人揣度,更或是当成是长公主的意思。
去不用和人交际以及逢场作戏的大理寺当值,其实也是好事。
这里,更多的是犯人,赵瑾每日需要做的,就是去审核这群人,以试图从其口中挖出点什么东西来。
简单,又不用担心交际。
不过,这件事并不是当时年仅13岁的赵瑾可以决定的,是以最后,还是由长公主出面,才将此事拍板了下来。
于是乎,为了避免卷入朝堂斗争,年仅13岁的赵瑾,便成为了大魏最年轻的大理狱丞。
一开始,他到了大理寺,并没有人会让他做事,大家伙都把他当成主子供着,生怕碰着磕着哪儿了,毕竟那时的赵瑾,年纪确实不大。
也是后来,他所展现出的性格和为人,才让大理寺的人慢慢接受了他,不再把他当成是高人一等的世家子弟。
最后,赵瑾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才在短短两年之内,连升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