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两语很轻易,其实很难捱。有多少回她都好希望阿公能睁眼,哪怕只醒几分钟,听听她说话呀,她太想家了,想山水养人的江南,想张嘴就来乡音,想一碗正宗五常大米……
短短几月,肚子里的馋虫真真抖擞不宁。下厨除了要时刻警醒那神经质的烟雾报警器,就是着各大美食博主的教学视频、汪老的《岁朝清供》疯狂流口水。出门的话,中餐店也有,唐人街又不远,可中国人的胃很叼,吃那些就是觉得不道地。
那阵子,温童每晚都梦到南浔老家的满园瓜果。
葡萄、香橼、草莓、青梅……结得累累,丰收月令她淹在一片果海里,咯咯得没没肺。
公寓朝南有晒台。温童将来的时候,在上盆栽了一株月季,她告诉室友,月季花期五月。等它败了,我差不多就要回家了。
结果没等开到荼蘼花了,中秋先来到。那晚圆月皎洁地钉在蓝绒天幕上,赏味期很短,清辉淋入千家万户,却独独不进她眼底。
月如无恨月常圆。
-
聊熟了,室友偶尔会说温童太拘着了。在这里待不到半年,顶多学半瓶醋回国,不妨多多扩容交际圈。
是的,现如今这社会,腹载五车不定比得过左右逢源。人际作用已经渗透到细枝末节的方方面面,她跟室友去 买面包,后者都老因为面熟被免单。
能恨店大欺客、世道不公嘛?说到底是自己不会经营笼络,怪得了谁。
就此,温童开始慢慢融入室友的圈子里。
起初还挺忸怩,热络了就没谓了,她本也是开朗性子。一起抽烟、喝酒、轰趴,聊些活里稀松平常的乌糟,不在话下。
圈子里大多非富即贵,有的好摆阔,有的同她一样没架子。总之人在异乡,图陪伴感。
中秋那晚,大伙就商议着搞“同乡会”。说是同乡,其实席上亦有外籍人。
温童在厨房烹帝王蟹。温沪远来了视频问候,父女俩没聊几句就各忙各了,她挽着袖子,揭盖检查着色的时候,有人一口醇正伦敦腔地问,吃蟹,能喝德式白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