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他们几个能把千字上的字认全。白姑娘让先生教孩子们‘听写’,就是先生念,他们写。
这个真有效果,现在三个孩子都认识字了。别说孩子们,白姑娘身边的丫鬟短短时日也识字了。”
建弘帝听得一愣一愣。
在这个年代,读书是高门大户的事。权力和官场被垄断,也是因为寒门士子提拔不出来,他们没有认字、念书的条件。
往往启蒙是三五年,就是说光认字这一项,就是三五年光阴。
三五年请先生,花费不赀。
读书、认字,的确是很昂贵的事。
不成想,靖王却说成阳郡主有很好的办法,不仅仅可以让孩童快速掌握认字,连婢女都能学会。
皇帝又想起,前些日子有人的确说过,庄王府连下人都认识字。
“什么《千字》?”建弘帝坐正了身姿。
“皇祖父,孙儿知道,孙儿念给您听: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孩子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清脆悦耳。他所念的,朗朗上口,平仄押韵,既像是儿歌,又像是小调。
建弘帝听住了。
阿梦则招呼太监,跟他耳语几句,太监转身去了。
建弘帝没有留意到,他所有注意力都在靖王世子身上。
这个寡言、有点笨拙的孙儿,此刻口齿清晰,流畅得像唱歌,口中滔滔不绝。
建弘帝一句句听,感觉不仅仅读音上押韵,意义上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故而不会读完就忘记,很容易背诵。
《千字》应该是这个年代后期出现的,也就是说,哪怕薛湄不带过来,它也很快要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