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报纸上也刊登了这一则消息,刊登了三天的时间。

陈立根的左手缝合的很好,右手要看后面复健康复的情况,至于脑袋暂时是检查不出什么问题,只能之后定期观察,看有没有什么后遗症,如果条件允许,医生建议找国外的专家看看。

病情稳定后,在出院前的一周,董慧先一步回去照看家里并通知一下情况,他们来的时候太急,压根什么都没顾得上,家里很多事情也没交代下,也只是托人去给水湾村的李老头带了个口信,让帮忙照看一下家里。

马上要出院,除了一些照看伺候的活计也没其他的,董慧就先回去,留下陈山水和李月秋带陈立根出院。

这几天都是董慧和陈山水在轮流照顾陈立根,李月秋一点插手的余地也没有,就连想喂一口水也会被董慧接了过去,好像竭力的不想麻烦她。

董慧回乡后,李月秋去邮局取了点钱,再回医院时,手上拎满了琳琅的东西,口袋里活蹦乱跳的鱼儿,香葱绿叶,白胖的萝卜从袋口乱探出来,走在医院的回廊上像是平添了温暖的烟火气。

食堂的大师傅看到这样的情景,笑眯眯的让她只管进后厨来,找食堂借锅碗做饭的都是病人家属,他们就收一点锅碗的用具钱,其他的不负责,让家属们自家倒腾。

等食堂的大师傅想起去瞄一眼的时候,李月秋已经做好了热腾腾的米糕,鱼肉粥和萝卜鱼头汤。

鱼汤奶白鲜甜,汤里放了软嫩的豆腐,用调羹一舀,就会留下花瓣一样圆润可爱的弧度。饭菜端走后食堂厨房还弥漫着久经不散得出鲜香,搞得过来食堂吃饭的人饥肠辘辘,却看到食堂的饭菜之后干瞪眼,明明闻到了鱼汤的鲜味,鱼呢?

李月秋抱着饭菜朝陈立根二楼的病房小跑着去,路过一楼的时候看到靠在窗户那发呆的赵永平,他手上夹着烟,一脸苦大仇深,被护士提醒之后反应过来,转头朝医院走廊后面走去。

这副模样真是奇怪。

李月秋紧了紧怀里暖呼呼的饭菜,收回了视线上了二楼,难闻的消毒水味充斥在二楼才刚拖过的走廊上,泛着金属质地般的冷光。在医院呆久了也适应不了这的环境,真想赶紧带陈立根回家。

“你想好了?钱再多也是不够花的,只要运输队不倒,你的饭碗就不会丢,陈立根,眼光要放长远些,你要是不满意队上给你安排的岗位,政府那边也可以给你挑合适的吗,你得为你以后的生活考虑,别指着一时的钱财。”病房内传来一道不赞同的声音让李月秋顿在了门外。

“不用,我想好了。”这句话回的没有犹豫的意味,说话的人好像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

房内的话听的并不清楚,也听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病房外的李月秋却紧张的捏紧了碗沿,指腹发白,她不自觉的上前朝门贴的更紧,想听的更清。

而门这时被猝不及防的拉开,走出来一个五官板正的中年男人,看到门口的李月秋顿了下,不过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礼貌的点了头就擦身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