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她买了带鱼,今晚烧带鱼吃。

带鱼是凭副食本才能买的,以前大家都只吃黄花鱼鲫鱼之类的,六十年代的时候,带鱼才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那个时候带鱼的价格很便宜,低于其他鱼类的市场价,不过价格低还是没人吃带鱼,因为在他们看来带鱼是一种“怪鱼”,长得和平常吃的鱼不一样,全身银白细长,尖嘴尖牙的条带状,长相另类,自然不受欢迎。

后来农村人民公社,报纸还有广播开始大肆宣传带鱼的好处,能治大脖子病,总之就是好处多多,这么多番的宣传,加上带鱼吃起来口感鲜美,价格还很低,又能治病,使得带鱼一下成为紧俏品,如今已经属于稀罕物,只能凭副食本购买。

李月秋上供销社的时候买了两斤的国产带鱼,最便宜的一毛八一斤,稍好一点的板带儿要两毛八,而三毛九的是极品带鱼,她一样称了一点,板带儿称的多,最便宜的和极品的拢的少。

没冰箱水井,鱼不禁放,她用水把带鱼拾辍好之后就开始做带鱼,在热油里滚几下炸,诈得金黄蓬松,放上去腥的葱姜和烧酒作料,再用瓦罐小火慢慢的炖。

二婶端着碗酸菜和新磨的麦子粉过来帮忙,酸菜是新渍的,味儿不是很重,也不太酸,焖一锅酸菜饭最是好吃,麦子成色不好,粉糙了些,比不了细粮,做清疙瘩汤会让麦香甜一些。

忙了好一会的功夫,其他的菜不费力耗时,都已经上桌了,就差瓦罐的带鱼。天都黑了,厨房燃起了油灯,房里散发着只有过年才能有的香气,李月秋垫着湿帕子把炖带鱼的瓦罐盖子掀开,捂得严实的香气一股脑的冒了出来,带着袅袅的热气,香飘四溢。

她把罐口的热气挥散开,想看看带鱼炖的怎么样,这时院门响了。

坐在门口的李大有去开门,去了好一会也没回来,李月秋把瓦罐盖盖上,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她听到了张丽云的声音。

第31章 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这会二叔二婶也起身去了门口,院门口站着三个人,嗯,不对,算上小的是四个,张丽云腿上还巴着个瘦巴巴的小女孩。

张父张母是过来送番薯的,他们的地里今天收了番薯,收成还不错,个头比往年来说算大,就想着给亲家送过来一点,没成想去了屋那边没人在,丽云就说怕是在这边,结果真在这一边。

几人在院门口说起了话,李大有心里藏不住事,要是往常一样见了张丽云,早就殷勤过去跟着人说话,或者是忙前忙后的照顾人,可这会看见张丽云,他动都没动一下,不但没动,而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他想开口问她月秋说的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李大有和张丽云已经处了很长时间的对象,两家的人早就见过面,虽然还没正儿八经的把亲事定下来,但心里有了底,都把对方当成了是亲家,关系也亲密了些。

李老头也拿着水烟袋去院门口招呼,李月秋盖上瓦罐的盖,一个人坐在桌子上,挑了挑油灯的灯芯,真拿脸皮厚的人没法子,回村的时候他讲话讲成都那样了,张丽云还当没事一样跑过来,是来道歉还是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