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页

陈文斌就打着哈哈:“婶婶,你刚好去县里逛逛呗。这要过年了,多挑点年货也是好的。”

等到这祖孙三人走了,大队书记才摸下巴,还转头看陈凤霞:“你说,我在镇上开个补习班怎么样?你们学校老师寒暑假没事做吧,正好过来赚点外快。江海的教育局管不了咱们这儿,不会砸了他们的饭碗。再说他们也不是公立学校的老师。哎哎哎,姐姐,你别急着走,我跟你说正经事呢。我认真的啊,你不要以为补习班在大城市才能挣到钱,越是在乡镇,竞争小,肉烂在锅里人家不晓得香,钱挣的越多。而且我这是做好人好事呢,省得大家还往城里跑,家里的大人多耽误事。要是我镇上的补习班办起来了,这个节假日周末,大人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到点儿去接人就不行,也不耽误自己做事。”

陈凤霞扭过头看他,一本正经地颔首:“嗯,挺好,你就搞个少年宫吧。补习班太局限你的发展了。”

陈老板以为这话能够噎死对方,没想到陈文斌居然双手一拍,然后直接冲她竖起了大拇指,真情实感地敬佩道:“不愧是正儿八经办过学校的人,一下子就说到了重点。没错,我应该弄个少年宫,音乐舞蹈琴棋书画全都得上,不能光补习文化课。以前镇上中心小学搞的兴趣班有什么内容,我得都搬过来。”

陈凤霞这才想起来,前几年镇上中心小学的素质教育,其实搞得挺有模有样的。各种兴趣辅导班并非挂羊头卖狗肉,全都搞文化课,而是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样样都有。

像书法班,因为宣纸贵,花销大学校费用吃不消,老师就带着班上的孩子在木板上蘸着清水练习。等手法熟练了,再上纸书写。

陈凤霞看过他们学校举办的书法绘画作品展。虽然她没啥艺术细胞,但她觉得挺好的,瞧着像模像样。

只可惜不知道是方针政策变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两年,学校的兴趣班也停了,周末孩子都是回自己家。

如此一来,倒是给陈文斌腾出了空间。

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孩。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况且这年把,大家伙儿改种经济作物,家家户户的年收入都是万元往上跑,也有余钱拿出来好好培养小孩了。

陈文斌想在镇上搞个少年宫,还真不愁生源。

就是这人吧,把这事当成生意做,就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了。

陈文斌振振有词:“呀,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我把少年宫办起来,收费肯定要比人家培训班低。”

陈敏佳高兴极了:“是啊,爸爸,培训班实在太贵了。按照国民收入,大部分家庭根本承受不起。得费用低一点,大家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少年宫。”

陈文斌点头:“那当然,我办的可是少年宫。”

郑明明看了眼舅舅,偷偷跟妈妈咬耳朵:“私人可以办少年宫吗?舅舅该不会是为了少年宫的国家补贴吧?”

呵呵,自信点,姑娘,把该不会和问号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