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页

布哈又开始心慌,这回他慌的不是三十五万而是七千亩地。天啦,这么多地怎么种的过来。还不止七千亩啊,总共好几万亩地呢。

那位技术员笑出了声:“没你想的那么麻烦,新疆种地都是拖拉机耕,吐鲁番那边的农场有播种机可以同时播种棉籽和茴香种子。生长季不用人,大几百亩地有几个人看着就可以了,等到采摘季才是真缺人的时候。到时候,你们把你们在家乡的族人都叫过来或者去劳工市场上找人都行。后面要是推广大规模机采,就更加不算事了。”

他这么一说,布哈又开始愁钱的事。好多租金啊,居然有这么多地。

努尔也不催促他,就笑哈哈:“慢慢想,不着急,先吃饭再说。”

第457章 西红柿怎么办

村长努尔同志虽然招呼客人吃饭,但并没有招待客人。因为他中午要做礼拜,村里就有座清真寺。

寺庙门陆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走进去。

努尔将客人领到距离清真寺不远的一户人家,从房屋的造型来看,这里住的应该是汉族人。他笑着招呼从院子里走出来的老人:“我把客人给你们带过来了。”

精神矍铄的老人立刻招呼客人们进屋,主动自我介绍:“我是村里的会计,我是四十年前从甘肃过来的。”

他说话时,有两个维族打扮的小姑娘从屋子里跑了出来。看到生人,她们又笑着跑了进去。

老头笑呵呵的:“这是我两个孙女,我爱人和我儿媳妇都是维族人。”

大家进了屋,就感受到更多的维族元素了。待客的屋子的装饰就是典型的维族人家,墙上挂着的毛毯花纹精美花色艳丽,旁边摆着个造型优美修长的木琴。

陈凤霞正琢磨着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冬不拉时,村里的会计就伸手拿下了琴,笑着介绍:“这是都德尔,维族的乐器。”

他在这里生活久了,也会谈。琴声一起,悦耳的很,那种热闹又活泼的气氛就立刻流淌出来了。两个小姑娘也钻了出来,开始在屋里头打着转儿跳舞。

陈凤霞瞧人家动脖子的时候就想叹气,看看这做人的差别,跟人家小姑娘一比起来,她的脖子就感觉是个支撑脑袋的木桩。

不知道做礼拜是维族老人的专利,还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严格按照老一套的标准做事。反正老人的儿媳妇并没有去做礼拜,而是在家做饭招待客人。她端上桌的食物也是民族大杂烩,有典型的汉族炒菜,酸辣土豆丝和西瓜皮炒羊肉以及凉拌蒸茄子,还有用牛肉、木耳、青椒跟洋葱一起做出的大份烩菜和相当富有维族特色的甜味手抓饭,里面放了葡萄干、杏干还有无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