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页

小姑娘们一边提要求,一边还真拿着文具尺和量角器过去测量,态度严肃得很。

陈凤霞就好笑:“这么精确啊,你们做了多少实验?”

这下子她们倒不好意思起来,哪有实验啊,她们是从书上看到的。

郑明明翻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杂志,1987年04期《果树》。

陈凤霞还是头回听说这杂志呢,就好奇地接到手上翻了翻,问了句:“这是从哪儿来的?”

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几个孩子手上都没拿书啊。你要看书学习,还不如待在乡里舒坦呢。

“是小三儿。”吴若兰感叹,“他可真能翻。”

短短没几天时间,这小子已经成功地践行了什么叫猫狗嫌。闵老师外婆家的大黄狗已经老被他揪尾巴,已经看到他就躲。他又精力旺盛地到处翻箱倒柜,居然叫他摸出了本旧杂志。

当时郑明明几个就震惊了,因为她们已经在潜意识里将这里定性为文化的荒漠。这冷不丁来一本专业杂志,感觉就好不搭。

也不知道是不是随手带回家包东西的。村寨里好多东西要么用大叶子包着,要么就是用旧报纸包裹。

她们按照杂志里文章介绍的方法找材料,光是旧化肥袋子就费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里所有能装东西的袋子都是宝贝啊,人家有其他用处。

但条件的简陋只会让准初中生们更兴奋,看看人家文章是怎么说的:采用塑料袋贮水装置,不仅起到配套滴灌的作用,解决果树缺水问题,而且节省开支,效果非常显著,是丘陵山区果树供水的好办法。

啊,都能上杂志被当成典型推广了,方法肯定不赖啊。

赶紧动起来,这样树苗早日存活,也能早日挂果挣钱。

陈凤霞不拦着小孩,村民对这些大城市来的姑娘也相当宽容,就由着她们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

等到太阳落山,大家得趁着天黑前赶回乡里时,大小孩和小小孩个个都是一身泥。区别在于小小孩是干灰,大小孩身上是泥巴。

仨姑娘却都斗志昂扬,感觉自己做了了不起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