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的女儿卖掉了野山蜜,心满意足。她领着外来的客商一家家地去收东西,谁家晒了木耳菌子,谁家又猎了只野兔山鸡。嗯,字面意义上的那种。本地人现在还打猎。他们食物来源中的肉食部分有不少就是来源于猎物。
郑明明和陈敏佳那种时空虚脱感又来了,她们总觉得打猎是好早以前的事,是只要书里才挤记载的事。再讲,不是不让打猎吗?
陈凤霞倒是不惊讶,其实她在家当姑娘那会儿,打猎根本不稀奇。他们老家地处平原还好,山区打猎正常的很。就连他们村里有次野猪跑下山,大家也是直接围追堵截,掀翻了那两三百斤重的野猪。那天生产队还分野猪肉了呢,给大家开荤。
郑明明好奇:“野猪肉是不是特别香啊。”
他们漂流那天吃到的猪肉就是野猪和家猪杂交的,超级好吃。
陈凤霞笑着摇头:“不好吃,又粗又柴,那时候我们都爱吃家猪肉。”
她收了风干的野鸡和腊兔,又跟人打听村里还有什么东西。那位被介绍是村长的中年男人要领着他们再出去寻宝时,外头就有人过来喊。
拍门是不必拍门的,村长家住的也是茅草屋,估计门一拍就倒了。报信的人只扯着嗓子叫唤。
陈凤霞没听懂他说什么,供销社的同志先变了脸色,立刻招呼:“我有毛驴,我把人驮回来吧。”
原来是两个年轻姑娘进山,结果在悬崖小路上,其中一人扭到了脚。要不是被树给挡住了,就真摔下悬崖了。
在悬崖边上玩的小孩听到了叫唤声,却没能耐帮她们,这才跑回村里喊大人。
供销社的同志牵着小毛驴出去了,不多时拖回两个狼狈不堪的年轻姑娘。陈凤霞一开始以为她们是本地人,因为她们身上都穿着本地的服装,还戴了银饰。
但两人一开口,她就明白对方跟自己一样是异乡客。再询问,果不其然,她们姐妹是艺术学院的学生,从外地过来采风的。
“我们在网上看到这里风景特别好,又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工艺品,所以我们就过来取经了。”姐姐开口道谢,“真是谢谢你们,我们也没想到路这么难走。”
她们学的是设计专业,经常去各地采风找灵感,自诩山山水水也走了不少,不算娇娇女。但是这里的交通条件还是给她们深深上了一课。
陈凤霞笑着问:“那你们来对了,这里风景好的很,风绝对是够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