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宵宇下意识地想谢绝陈阿姨的好意,他自觉还没成熟到可以独当一面的地步。
陈凤霞做了个手势,目光温和地看着距离成年礼还有几个月的少年:“你不是说要打造网络红人吗?你自己就是第一步。好好经营自己,你的个人形象就是公司最好的广告,能够节约大量的宣传费。到时候,人家知道你,就知道吃什么网站,就有好奇心点进去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甚至连大型酒店跟公司想要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也愿意给有知名度的网站机会。对,你年轻,还不满十八周岁,但这恰恰是你身上最吸引人的标签。如果运作得好,会让你事半功倍。”
其实话说出口之后,陈凤霞有瞬间的后悔。她不知道用这种方式将这个孩子推上风口浪尖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错过这个机会,她又觉得可惜。
在这个时代,名气很多时候比真正做了什么更重要。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未知领域中,大家关注的更多是“听没听说过”。
黄宵宇抿了下嘴唇,抬头问陈凤霞:“像张朝阳一样吗?”
去年搜狐成立,搞了几百人的发布会,搜狐一下子就火了。
黄宵宇到处找报纸找杂志研究,发现这人深谙炒作之道。
陈凤霞乐了,这位可是老网红啊,红了几十年的那种。虽然后来搜狐逐渐没落,不再是大哥大,但人家好歹还能存活二十多年,算是大浪淘沙中没被冲垮的主了。
她点点头:“大概就是这么个方向吧。花小钱办大事,就得掐准点儿。”
黄宵宇正色道:“那我可以拿网站去参加学校的创业大赛吗?我想这也可以增加它的卖点。”
陈凤霞惊讶:“你们学校还有创业大赛啊。”
她本以为大学生创业得再往后挪挪,毕竟90年代的大学生虽然就业双向选择,但大学毕业生还是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陈凤霞在报纸上看过新闻,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平均六家企业抢一个学生。去年华为去校招,给了一百多个名额,本科生的工资都开到了六千多。
陈凤霞也怀疑自己是多看了一个零,可是人家用的是汉字而不是阿拉伯数字,实在不存在多印了个零的风险。
都不愁找工作,还鼓励创什么业?
黄宵宇点头:“有的,已经搞了好几届了,一般都是大三的学长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