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霞满头雾水,说什么呀?她都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她也没心思琢磨这个。一想到要给小孩子讲话,她的小腿肚子都直打哆嗦。
一群娃娃哟,嫩泱泱的小娃娃。
陈凤霞进了刚改建成功没几天的农民工子弟小学,瞧见记者扛着摄像机,就明白站在院子里头眉飞色舞的陈文斌到底为了什么了。
呵,这家伙。
王老师两口子的女婿就在县电视台工作。岳父母精心筹备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开学,做女婿的怎么可能不安排电视台的人过来采访跟拍呢。
准备了书包跟文具盒的陈文斌可不就成了撞上门来的大善人,刚好入镜完成新闻工作的需求。
对着记者的摄像机,陈文斌煞有介事:“我也是做工程的,从农村走出来。跟我一起做事的兄弟们就有孩子在这儿上学。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小孩上哪儿接受教育去?……”
陈凤霞听着真想翻白眼。瞧这人漂亮话说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学校是他办起来的呢。
幸亏县电视台没有给他充分发挥的机会,话筒很快就转到了王老师面前。
王老师拉着陈凤霞过去做介绍:“就是这位陈老板,把自己在村里头新修的好房子让给我们办学校,只收我们一块钱的租金。当初鲁迅先生只要一块钱就把书卖给了进步青年。青年在他的激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现在,陈女士把她的房子用一块钱租给我们办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上学的地方。我相信,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将来也能够获得成功,走上光辉灿烂的道路。”
报完名的孩子们已经被召集起来,站在院子当中,好奇地看着摄像机镜头。
王老师笑着将话筒递给陈凤霞:“下面就请陈女士也给我们的孩子说几句吧。”
陈凤霞心中暗暗叫苦。该说的话王老师他们都说完了,轮到自己,还有什么话能说呢?
她看着院子里头一张张满是好奇的脸。这些面孔写着天真稚气和阳光憧憬。他们没有一般城里孩子看着娇嫩,皮肤多半晒得黝黑,站在那里,每一块肌肉骨骼都膨胀着孩童的活力与野性。
陈凤霞忽然就笑了:“我也有孩子,跟你们差不多大。她在江海市的农民工子弟小学上学。她是很优秀的小孩,年年都拿三好学生,是他们班的班长。我曾经问过她要不要转到城里小学上学?她说不要,因为在农民工子弟小学,她收获了老师真诚的关怀,同学真诚的友谊。这些是金子般的东西,比漂亮的操场,美丽的教室更宝贵的东西。
我看着你们就想起了我的女儿,我希望大家也能够在这里获得知识获得友谊获得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将来有一天,你们也能够成长为有用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不知道孩子们到底听懂没有,再有水平的话她也说不出来。她只是想告诉他们,她希望他们好,这里所有的人都希望他们好,一直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