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黎楷和司安恪在最后一组第一个出场。

在难得一年神仙打架的四大洲锦标赛上,这个出场顺序可以说是上天眷顾他俩脆弱的心灵。不然万一后面几个大佬率先接连打出超过130+的成绩,黎楷觉得自己像靠自由舞翻身的心态很难不崩。

天鹅湖的音乐在体育馆中响起,黎楷随即和男伴一起沉浸到了节目之中,想象着脚下的不是冰面,而是结冰的湖水。

此时的她是在用舞蹈描绘着白天鹅有口难言的凄婉,也是在刻画黑天鹅试探、忍耐背后的苦衷。

自由舞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大胆地将重要的技术动作压缩在节目的后三分钟内,则进一步为他们争取了更多艺术表达的机会。任何对这套节目从技术层面着手的分析,都会显得这位批评家匠气十足,没有欣赏美的能力。

这是在节目编排上的革新,也是离开60时代之后,少数愿意从提高运动员执行难度方面下手,进而增强节目艺术性的编排。某种意义上,预示着冰舞在后打分系统时代的发展方向。

因此,不难理解为何这套天鹅湖,能在isu这群偏心的白人手下屡创佳绩。

第65章 中文播报缺胳膊少腿,相……

自从进入打分时代, 冰舞节目在艺术性方面被诟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裁判在抉择艺术与技术时,也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对艺术性高的节目在分数上毫无补偿,似乎会打消选手创造的积极性, 将冰舞推向不可挽回的深渊;但若补偿过度, 又会引起关于竞技不公的诟病。

从前有摩尔和特伦布莱这种两方面都逆天的选手顶在前面,剩下的糊弄糊弄就过去了。总体还是按照技术水平一路排下来, 偶尔有几对被误杀的艺术型选手也会在前浪和后浪的裹挟中,消失在竞技史的浪潮中。

但如果有一天摩尔和特伦布莱退役了呢?

滑联此时太需要扶起一个新的标杆了。

而看得透大局的教练们也一样, 个个削尖了脑袋往滑联的需求上去靠, 指望着自己的运动员就是下一对天选之子。

新生代的竞争者有今天在场的黎楷、司安恪, 格雷、沃克尔, 外加欧洲的乌瓦洛娃、克雷莫夫。

中生代则是美加俄三国之争。退役数年重回战场美国选手的布朗、库克,曾短暂交锋过的俄二号塞梅诺娃、科罗廖夫, 上限极高但成绩起伏不定的加拿大二号布歇、佩尔蒂埃。

周围还有各个小国小将们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