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前面的车间正整理、清洗成捆成捆的艾草,摊开放在地面,把不合格的叶子捡出去。
清明啊?杜莹莹看看手表,可不是么,再过十天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了。
车间尽头是包装的地方,工人们在塑封机、真空机、盛满糕团的塑料箱之间穿梭,经理模样的人神气十足地叉着腰。
100名训练有素的工人,只做7、8种最常见的糕点,她默默计数。
论工厂规模,不是这几个月见过最大的,却是秩序最好、效率最高的。
片刻之后,杜莹莹在丁乐鸿的办公室喝茶。
像大多数挣到不少钱、这辈子吃穿不愁却很难向上突破的小老板一样,丁乐鸿办公室立着一人高的青花瓷瓶,墙面摆着屏风,墙上挂着《八仙过海》,紫檀书柜摆满四大名著和《论语》《庄子》外加《有效的管理者》《□□》。
丁乐鸿亲自烧水,在一组看上去很名贵的茶海折腾半天,捧来两小杯碧螺春,闻着挺香。
“请,请!”他笑眯眯的,坐在老板椅转着两枚核桃,“杜总,看也看过了,多多指点指点啊!”
杜莹莹呷一口茶,“我是新入行的,指教可不敢当,还请您多关照。”
她没绕弯子,把公司的情况大大方方说了,指一指自己带来的两盒糕点,“我的档口规模还小,人手也不够,想找一找合作,您加工,我来卖。”
丁乐鸿往后一靠,“杜总,我说一句,你别介意:糕点这行,有门槛有天花板,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来、玩得转的。”
她以新人的谦虚态度说:“您的意思是?”
丁乐鸿点一点她,好心提醒,“你弄点散装糕点,开个铺子卖一卖也就算了,多少能挣点钱,走盒装糕点路线,那可是费力不讨好。”
“我这不是,想换一种路线,借一借电商网络的东风嘛。”她把短短半个月,自己店铺的销量说了,“只凭借微博,没有任何广告投入,销量就从几十盒涨到几百盒,每天都在卖,我自己是很有信心的。”
丁乐鸿哈哈大笑,核桃在手心直抖,“杜总,你可真有意思,年轻人不知咳,年轻人就是有勇气。那个甄嬛传拍的不错,我都爱看,买几盒糕也不稀奇。问题是,电视剧完了,谁还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