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细细长长的,外皮黏着瓜子仁,里面夹着馅料和红绿丝,还有薄荷油。
薄荷糕。
杜莹莹觉得眼熟,继而亲切,很久没见过了:上一世,女儿就喜欢学校小卖部的这种点心,隔三差五买,与其说爱吃,不如说好玩。
她把糕翻过来,看着包装袋背面,厂家名称很耳熟:翠西湖。
上一世,老师给各个企业的会计讲课,除了“三只松鼠”之类的正面例子,也举过反面教材:
翠西湖也是杭州本地的老企业,老板勤勤恳恳干了几十年,走平价路线,产品遍布便利店、杂货铺,有厂房有车间有工人有生产线,规模不算小了。
翠西湖折腾几次,想上市,钱花了,一点希望都没有:用老师的话说,这种传统企业毫无技术含量,毫无噱头,毫无增长前景,毫无讨论价值,老老实实挣辛苦钱吧。
这家公司名字挺文艺,当时杜莹莹便记住了,尤其又是女儿爱吃东西的厂家。
现在想一想,对方是有实力的,有没有机会合作?
周四下午没课,她打通电话,和祝杰上门拜访。
踏进位于余杭区的翠西湖公司,杜莹莹发现,这里比昌盛祥大得多得多,也规范得多:长长一排加工车间,门口一栋二层办公楼,远处矗立一栋三层小楼,可能是宿舍,场院停着一排写着“翠西湖”的货车,看着就气派。
进了商务部,正和一位女经理交换名片,一位穿着便装的中年人一边打电话,一边走了进来:个子不算高,瘦瘦的,目光敏锐精明,像一只鹰,一看就是发号施令惯了。
女经理连忙起身,“丁总!”
丁总点点头,问她“寇经理去了哪里”,又说“电话不通,有急事,把他给我找来”。
女经理急急忙忙走了,被抛在原地的两人大眼瞪小眼。
丁总瞥一眼,发现来访的客人年轻漂亮,多看两眼,顺口问,“找哪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