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按了按自己疲乏的腰背, 他实在不明白杜以宁对电影成片的着急。

“杜总拍了8部电影,干嘛非要全这么短时间内把成片赶出来?赶一部不就行了吗?要是全都赶出来,同期上映,到时候岂不是她自己打自己?特别这8部电影都是同类型的现实题材, 观众肯定只会选一部看, 损失的票房也只能她自己承担了。你说她这是图啥啊?”

“你以为杜总拍电影只是为了票房?”

另一剪辑师是从连城卫视来的, 叫孙刚, 之前是负责给杜以宁的纪录片做剪辑工作的,对她深入观察和了解过,也与“败家子”一众比较熟,闻言便笑了。

“她入股‘绿水’的事听说了吗?人光这一项分红,就能起码年入百亿。再加上至今还在游戏热销榜前后一二名的《攻略之路》和《小石头历险记》……有一说一,票房这点钱,杜总还真不至于放在眼里。”

“不为钱,她投资拍电影干啥啊?”

听他这么说,那剪辑师也不按着自己的腰了,好奇心顿起地蹲在旁边等他解答。

“为了情怀和警醒社会吧。”

鼠标点了一下,将特写宋屿握着伞柄的手微紧的几帧放缓,孙刚忙得连眼皮都没空抬。

“文学创作这玩意最初的目的,不就是表达创作者的一些什么想法吗?杜总不缺钱,但她现在为普通人的利益,得罪了太多资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很多人只是嘴上骂几句狗老板,夸她人好,实际上什么都不做,那种反抗就是空想,浅薄到可笑。她应该是想通过这些作品,让人们意识到,这样得过且过是不可以的,就像百年前的面朝土地背朝天的那些先辈,反抗,就必须把对方的根基打断,斩草除根。”

文学创作……最初的目的?

表达?

那个剪辑师愣住了。

他也不是第一年从事电影行业的菜鸡了。

表达情怀什么的,许久没听,竟仿佛记忆深处蒙尘的另一个人的记忆。

原来,还有人会不计回本,坚持初心地去用文学作品去表达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