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教育部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2296 字 2024-01-03

陪同在李自成身边的刘宗敏、李过、顾君恩等人见李自成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是倍感担忧。

大顺现在的境地已经是四面楚歌,李自成是二十多万大顺军的精神支柱,要是李自成垮了,会发生什么后果他们想也不敢想。

“高第死了,吴三桂也从云南退回了四川,我观清军没有继续追击孙可望之意。”

望着窗外的飘雪,李自成难免触景生情,心生凄凉之意。

大西军余部,一部分跟随艾能奇和刘文秀投了南明,另一部分跟着孙可望进入了云贵。

清军从南明哪里讨不到什么便宜,接下来清军要继续用兵的话,没有比大顺更合适的对象。

“清军要是经过休整,出兵我大顺该如何是好?”

这是李自成现在最担心的问题。

众将默然不语,清军虽然屡屡遭到南明新军的重创,损失惨重,但清军的主力尚在。而大顺军的主力经过一系列的惨败,五营的主力部队都是经过换血的新兵,哪里还是清军的对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清军要是敢来,咱们大顺军也不是吃素的。”

刘宗敏率先开口打破了僵局。

“清军用兵之事,闯王勿需担忧,大顺和大明现在是同盟,清军要是对我大顺用兵,大明不会置之不理。大明也不愿看到清军坐大。”

顾君恩宽慰李自成道。

“眼下最关键的还是大顺的内政民生。”

顾君恩担心的反而不是清军的问题,而是大顺政权内部的问题。

自从进了京师城之后,大顺军的高层日益腐化,中下层的军官也有样学样,和普通士兵的隔阂越来越大,这也是大顺军战斗力难以重回巅峰的原因。

这还只是大顺政权的军队系统,至于大顺政权的行政系统,问题则更加严重。再加上大顺为了养活庞大的军队,不得不对本就不大,不富裕的控制区内征收重税,造成了荆襄地区民生凋敝,进一步加剧了大顺政权的内部矛盾。

反观东边南明的控制区,不管是湖广北部还是豫南地区,南明根据闽王提出的五年重建计划,开始在这些地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重建工作。

更关键的是,湖广地区和豫南地区南明免除了三年的赋税。这对荆襄地区的民众来说无疑有这巨大的吸引力。

几乎每天都有荆襄地区的百姓拖家带口,逃到南明的控制区内。

为了减少控制区内的人口外流,李自成不得不在和南明交界处的关隘设置关卡拦截,并派兵巡逻逃民。并对抓到的逃民施以重刑,以示惩戒。

饶是如此,还是有大量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南明的控制区内。

“内政民生,先生所言在理,只是这内政民生该从何梳理起?”

李自成回到绣榻上坐下,打仗他在行,但是在处理内政和民生方面,他就是外行。

到荆襄地区这么久了,不说其他地区,就连襄京的民生也不见好转,倒是大顺政权的内部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

为了避免明朝北廷的覆辙,李自成甚至罢免了牛金星父子,抄没了父子二人贪墨来的巨额财产充军。

罢免牛金星父子虽然在大顺引起了强烈的震荡,大顺朝野为之一震,但也只是一时之震,风波过后,大顺政权高层的问题并未好转。

顾君恩还是觉得李自成为了太过宽厚,远不如南明的朱琳泽对待贪官污吏心狠。

大顺政权以荆襄一隅之地养二十多万大军,民生要是能好起来那才是见了鬼了。

以顾君恩的想法,反正横竖都打不过清军,他们和南明又是盟友,清军来了还有南明方面的援助。不如裁军减少军费,将有限的财力和物力用在改善民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整顿吏治上。

但大顺军的高层会接受这个做法吗?顾君恩犹豫许久还是没有说出他的想法。

话分两头,双门桥小学堂阴奉阳违,在朱琳泽眼皮子底下将小学堂改成纺织厂一事,给朱琳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在这件事之后,朱琳泽马上对南京城,乃至各地省城刚刚兴办起来的中小学堂进行了彻查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实际情况远比朱琳泽要想象的严重,广东共有五所中小学堂被改造成手工工场,浙江四所,福建有三所,江西两所。

南京倒是没有其他学堂被改成手工工场,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堂账目有问题。

这给朱琳泽的打击远远要超过一场大败仗带来的打击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