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东尼·范·迪门的心情非常糟糕,他亲自前来福尔摩萨是希望浑水摸鱼,为东印度公司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事与愿违,安东尼·范·迪门收买当地土著,勾结尼古拉斯一官一同数次攻打竹堑,妄图拿下这座福尔摩萨的重要港口,其结局皆已失败告终。
对方海上力量强大不说,就连陆地上的城池都是棱堡,无论是从海上还是直接从陆地上攻打竹堑,都让安东尼·范·迪门无从下嘴。
安东尼·范·迪门纵横远东数十年,还从没有这么吃瘪过。这让他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那位素来未曾谋面的对手,那位神秘的大明朝国王。
和尼古拉斯一官结盟到底是对是错?
安东尼·范·迪门忍不住向自己发问道,平心而论,安东尼·范·迪门对明帝国的内部发生的动乱并不了解。
他选择支持尼古拉斯一官也是基于拉拢一方海上势力打压另一方新兴的海上势力,以稳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权益的想法。
安东尼·范·迪门也考虑过和闽王洽谈通商事宜,只是对方在福尔摩萨主权问题上丝毫不肯让步。这也是安东尼·范·迪门最终选择和尼古拉斯一官站在一起的原因。
安东尼·范·迪门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目送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舰队扬帆起航,离开了大员港。
这支舰队的司令则是有这中国通之称的福尔摩萨北部地区领事宇波烈士。
宇波烈士带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有史以来在远东所派遣出的最大规模的舰队,其中不少舰船还是从巴达维亚调过来的。
红夷人的舰船辨识度极高,沿海地区的渔民很快发现了红夷舰船,并将消息告知了海军。
朱琳泽在这些渔民出海前便已经发出了悬赏令,能得红夷、郑氏舰船之消息者,赏银三千两。
三千两对于这些渔民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渔民们趋之若鹜,哪里还有心思打鱼,纷纷在海上寻找红夷人和郑氏舰船的踪迹。
朱琳泽在得知已经侦得红夷舰船的消息之后非常高兴,还是要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啊。
负责侦查的几十艘海鲨级战舰在近海巡查了大半个月都没见到红夷舰队的踪迹,倒是渔民这边有了意外收获。
朱琳泽在询问了红夷舰队和规模、数量、装备、以及航向等消息之后,非常痛快地将三千两白银赏赐给了提供情报的渔民。同时让李国志迅速集结舰队,准备在阻截并消灭红夷人的舰队。
李国志很快带着船队出发了,朱琳泽的海军这么大动静自然瞒不过郑军的眼线,郑芝龙也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
此时的郑芝龙豪情万丈,主力齐聚料罗湾,早已摆开阵势,随时准备和朱琳泽的海军进行决战。
朱琳泽的海军迟迟不动,反倒是令郑芝龙坐立不安,在得知朱琳泽的海军主力已经出港东行之时,郑芝龙脸上阴晴不定。
“东行,朱琳泽这厮是要先打红夷人?”郑芝龙的目光扫向桌面上的海图。
“我大明毕竟是天朝上国,就算要打红夷,弘光朝也要和红夷互递国书宣战方可开战,不宣而战又失我天朝上国风范,成何体统!”曾云之父曾显摇了摇头说道,表示朱琳泽不会向红夷不宣而战,打算迷惑郑芝龙。
“先生所言有理,不过朱琳泽并非常人,难免会行非常之举。”郑芝龙并不认同这位老幕僚的看法,要是以寻常藩王的眼光看待朱琳泽,朱琳泽一个藩王压根就不敢掌军,更不用说还做出摄政监国这等惊世骇俗之举。
郑芝龙此时的内心非常矛盾,支援红夷吧,他就不得不分兵,在料罗湾和弘光朝水师决战的计划只能落空。不救吧,红夷船少,未必是弘光朝水师的对手,一旦红夷人的舰队覆灭,到时候朱琳泽就能腾出手来,海陆并进,对付他郑芝龙。
这结果并不是郑芝龙想要看到的,思虑再三,郑芝龙最终还是决定出兵牵制一下弘光朝的水师,减轻红夷人的压力。
要是他的舰队能和红夷人的舰队会师,他们的胜算将大大增加。
郑芝龙命令还未下达,就听见耳畔传来整整火炮轰鸣之声。
很快,几个亲兵跌跌撞撞地来报,敌军数百门火炮齐发,大有攻城之势。
郑芝龙倒是见怪不怪,只是伸出小指挠了挠耳朵,这些天弘光朝的军队炮击不断,郑芝龙早就习以为常了。
这些明军,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只放炮不攻城,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