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莹这些天随同朱琳泽一起采买丝绸,她对太湖流域附近的市镇颇为熟悉。有沈莹的协助,朱琳泽采买丝绸和棉布的工作轻松了许多。
大半个月过去了,请求开台的奏疏崇祯还没有回复。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琳泽越来越心神不宁。
朱琳泽在疏中除了
请求开台之外,还奏请在竹堑开港,顺便列举了一番和佛郎机人、红夷人的贸易有多暴利,并给出了确切的数据。这些数据则是他从后世自己论文里抄出来根据需求加以修饰。
其中还不忘黑了郑芝龙一把,在疏中直言“郑氏一年所获之利,不下五百万。”,这些钱都进入了郑家的腰包养私军,而没给朝廷上交一分钱。不知道崇祯在看到这条奏疏后是何感想,虽然郑芝龙在福建崇祯鞭长莫及,拿他这个土霸王没办法,不过一顿严厉的斥责是少不了的。
当然,朱琳泽这道奏疏的杀手锏是竹堑开港后的第二年,每年向朝廷输送一百万两白银以资国用的空头支票。
他是在赌,赌财政奔溃的崇祯病急乱投医,能够恩准他开台。
就算是崇祯不恩准他也会私自出海开台,不过能够得到崇祯的支持他开台会轻松很多,哪怕是只有纸面上的支持、口头上的应允。
至于承诺两年后每年向朝廷输送一百万两白银,崇祯能先活过崇祯十七年再说。要不是怕上报银子的数目太高崇祯不信,他朱琳泽恨不得写个千八百万两。
“若是要买棉布就到朱泾镇,朱泾镇各大标行的标布享誉全国。枫泾镇的大布、棉花、棉纱也不错,且枫泾镇染匠的手艺更好。这两个镇的棉布各有千秋。”
沈莹到底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童心未泯,心性活泼的沈莹蹦蹦跳跳地向朱琳泽介绍着。
朱琳泽正在想开台奏疏的事情,对沈莹的话只是嗯嗯哦哦地应付着,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聊天频道。
“你到底有没在听我说嘛!”
见朱琳泽总是敷衍了事,沈莹恼怒地拉扯着朱琳泽的衣袖。
“我在听,我在听。”在沈莹面前朱琳泽还是不习惯自称本王,朱琳泽回忆道,“我家王妃说,南浔镇的湖丝最好,买湖丝到南浔镇准没错。要买棉布就到朱泾镇和枫泾镇。”
“这还差不多。”见朱琳泽有听进她的话,沈莹转怒为喜,“虽然宗藩的规矩我还不是很懂,但是我记得万历爷虽然对宗藩开四民之业,开科举之禁,但这也是对镇国将军以下的宗室开放的,你是郡王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