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文姜不是没有意见,可是她的话在李家一点分量都没有。只能私下抱着长寿偷偷落泪,还不敢让人看见,否则又是一顿责骂。
那时候长寿抱着原主,笨拙的安慰着,“娘,我不去学堂也没事,等哥哥学会了我跟着他学是一样的。还有爹说了,他有空的时候也会教我读书的。”
自己的丈夫和大儿子是什么德行,原主心里清楚的很,根本不敢指望他们。只能在心里暗暗发誓,再勤快一点,明年一定要再多打几袋稻子,一定要把长寿也送进学堂。
将来是否参加科举不重要,可是总要让孩子认识几个字,读几本书,明白几分做人的道理。
李方氏那时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两个孩子刚满6岁,正是启蒙的最佳年龄。
家里兄弟俩,但是只有福寿自己可以去学堂,当时福寿不是不得意的,自此更是不把这个只小了自己两个时辰的弟弟放在眼里。
将来他会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弟弟只能土里刨食罢了,他们是不一样的。
可是没想到分开才这么久,弟弟已经跟过去判若两人。拿出来的零食好多他都没吃过不说,刚才进来的时候他也听说了他娘也给长寿请了夫子。虽然那个夫子本身还是个书生,隔五天才来一次。
但是福寿意识到,弟弟现在跟他一样,也是读书人了。现在跟着娘亲吃的好,穿的干净,笔墨纸砚都不缺,将来说不定会比他还好。
吃着美味的零食,他心里却有一丝丝的失落,从前的优越感慢慢散去。
荷花不知道是心大还是眼里只有吃的,一心埋头苦吃。文姜看在眼里,把厨房剩下的牛肉干,麦芽糖,卤鸡蛋都装了起来,塞到了长寿一会儿要带走的包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