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幸好李家是平常百姓家, 还是在这民风相对开放的西南边境。要是搁官宦人家, 男方家里除非死绝了, 否则怎么可能答应让孩子跟着娘走, 尤其还是个男娃。

在长寿弱冠之前, 文姜想着必须完全依照和离书的内容来, 绝对不能让李家找茬把长寿给要回去。

小年前一天,文姜拿了个包裹开始给长寿打包行李。给他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 包裹里塞上一些糕点,都是能长时间存放的。又给他带上了一百个铜板的散钱和一两的碎银子, 还有给福寿和荷花做的几件新衣服。

正准备送他去苗家让苗家兄弟送长寿去李家村的时候,福寿和荷花竟然亲自上门来了。

实在让人很意外。

说实话,文姜对这两个孩子的感情很复杂。福寿和荷花随了李奉文的态度,向来看不起原主。

再加上李家人有意无意在村里败坏原主的名声,两个孩子觉得有这样的娘让他们在外面很丢人。原主每天起早贪黑下地养活一家人,福寿和荷花更喜欢的却是他们那个整天不着家的童生爹。

李奉文对两个孩子并不是特别看顾, 他有时间有钱了更喜欢搭上村口的马车,去怀河镇的茶楼里听个书,去戏园子里看个杂耍,甚至去花楼里听个小曲。

李童生要做的事多的很,并没有多少精力分在几个孩子身上。

纵然如此, 在福寿和荷花的眼里, 他们的娘也是那上不得台面的, 比不得他们那个在学堂教书的爹。

尤其荷花, 为了一根簪子,不惜陷害自己的亲娘,长大懂事后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对此文姜不是不气愤,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他们也就是个十岁上下的孩子罢了,跟他们置什么气呢。

他们对不起的原主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