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惜月打量着这几个发言的大臣,真当她不知道吗,这些人明里暗里都与赵雍有不少来往,至于这个强烈推荐成王的魏央,她眯着眼上下扫视,转头问其他人。

“我以为魏大人说得很有道理,若非皇上认亲,这皇位本就该由成王继承,且成王为人沉稳谨慎,大小事自有决断。”她的话音刚落便听到其他大臣的反驳。

这是推荐九皇子的大臣,“成王素来与江湖势力交好,朝堂与江湖怎可混为一谈,我国国威置于何处?”

“没记错的话,九皇子一直唯六皇子尧王马首是瞻,那您的建议是在推九皇子顺王还是六皇子尧王?”她的发问有条不紊,在大臣哑言中转向另一个推荐十一皇子的,“您说呢?”

两位大臣被问得哑口无言,偷偷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赵雍,立刻被他瞪回去,示意他们不要和自己有任何视线接触。

他们三人的互动落在她的眼里很是好笑,这么明显地偏心,倒是太傻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推荐武王的,得回去告诉他他在朝廷里没有什么人气。

正这么想着呢,一直未发言的韩折站出来,拱手开口,“臣以为武王合适。”

“哦?”他方才跟不动明王似的,还以为他不会参与到这场激烈的推荐中来,对于他推荐武王的理由,她很感兴趣。

“臣在民间走访时曾偶遇过武王,彼时他刚边境回来,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但是却帮着几位大娘搬运粮食,看娴熟交谈模样,应当熟识。”韩折娓娓道来。

沐惜月微微点头,这倒是武王能做出来的事。

“事后臣问那大娘,大娘才说每年这个时候武王都会帮她囤好米,不够了也会派人及时送。”他继续着,“臣以为这样记挂民众,为百姓着想的人,才能做一国之主。”

她听得有些发怔,想来这也是他会逐渐站在景墨这一边的原因,他们都从村落里,一路见过太多人生百态,百姓需要什么,反抗什么,只有他们最清楚。

“韩大人说得有理。”她信服地回答,大臣们都是揣度心思的好手,看出她的偏向,吓得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反驳。

“武王常年在边关带兵,对朝事恐怕并不熟悉,轻易交给他怕是有失妥当。”这说的冠冕堂皇,也不过是没有如他的意而已。

沐惜月看着这些大义凛然衣冠楚楚的嘴脸,对比他们丑陋的内心,着实反胃,认真不悦,“那您认为谁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