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最早宁振涛教导侄子和侄女读书、后来村子里的孩子来学习、宁知星和宁知中走了家里看书自学、郭子轩齐雁风出现后的全家齐上进……

而这回,宁振涛一口气迎来了n位老师。

首先他要攻克的是语言关,虽然阿星和阿中都能帮忙,可毕竟两个孩子都要念书,那不能尽指望着两个孩子,这不就得好好的学一学外语以便之后同外国人的交流,省得被坑蒙拐骗了都不知道。

再然后,就是机械和食品制造的基础,这对于宁振涛倒是简单一些,毕竟他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差,只是要同外文结合有些吃力。

嘴巴抱怨但其实学的并不吃力的宁振涛老神在在,还忍不住偷看自家哥哥的学习进度。

说起来也挺奇怪,二哥不知道是怎么了,忽然对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他倒没向齐雁风请教,只是在上工之余和宁知中、宁知星请教。

他也就能在亲哥身上找找优越感了。

可这时候,郭子轩和齐雁风帮着请的严老师夫妇就这么从天而降,忽然上门。

严老师夫妇起初抱着的只是来看看的想法,他们不是歧视,只是对郭子轩和齐雁风两个技术型人才的看人标准有些疑惑。

他们一来,先是被宁家的学习氛围吸引,而后便见缝插针,找了个时机和宁振涛展开畅谈。

宁振涛可和那些夸夸其谈的空想家不同,受到了不少宁知星和宁振强影响的他在当天下午,就直接把调整好的计划修改完毕。

他别的东西不行,写东西向来是很占优势的,更别说旁边还有个后世看过不少产品策划的宁知星和天生就对商业很敏锐的宁振强了。

于是当时让周市长惊为天人,为之信服甚至拍板决定执行的计划再度升级。

上回写计划的时候时间很赶,机器是改的机械厂仓库的旧机器,生产样品的流程也只进行了两次,没有足够的数据作为支撑。

宁振涛将多次实验的结果体现在了计划书中,还请来宁振强帮忙验算,将成本进一步明确,这回连着运输和保存的费用也计算在了里面。

而这回就不一样了,从郭子轩那重新夯实了一遍机械基础,又能够有个良师一起讨论的宁知星直接把几台机器也跟着升级了几个版本,将这生产流程进一步精简,也为之后生产线的出售做了准备,如果运输不便,那也可以拆分关键部分出售或者是单卖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