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知星想完这些,便整合起了宁知中给出的信息,宁知中把信息的来源都一并和宁知星说了。
他这些可都是从学校老师的亲戚或是少数几个县城学生那问来的,其中还有两个是常去校长办公室帮忙打扫以减免学费的学生,他们听到了王校长和叶副校吵架。
宁知中问来的消息有些七零八碎,可剥离也许存在的夸大部分基本都很可靠,她稍微把这些信息组装整理,便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简单来说,这事情可以被概括为东城小学危机。
按照县城的适龄学童配比,县城是需要这么两所小学的,可问题现实是,这年代对于教育的重视一般,尤其是在县城管辖的周边区域,所以实际上到了年纪要上学的孩子比想象要少,还大多集中在西城小学周边的工厂和民居。
除了这个之外,更严峻的是恶性循环情况的发生。
东城小学的生源“不好”,学生家长和学生都未必重视学习,再加上农村孩子平日里固定的农忙假、家里缺人手时回家帮忙、经济不充裕时不愿继续学习等原因,这里的学生很难认真读书,或是难有读书的氛围,每年学校毕业生们交出的成绩都很一般。
这样的例子很多,宁知星的二叔其实就是其中一个,当年他自觉回家帮忙比读书重要,哪怕能考也不往上考了。
而这成绩一般,又加剧了家长们对于读书的怀疑,反正读不读也没有太大差别,认识字就行。
学生们的情况,也影响到老师和拨款,县里给两所小学的拨款和人员配备自然地产生了差别,甚至原先东城小学的老师都往西城小学那跳。
现在东城小学的师资配备其实是不齐全的,每个老师都身兼数职,据说今年招生原本都差点取消,是王校长去和人拍桌子吵架才争取到的。
所以今天叶副校欲言又止的那句好好读书就很好解释了。
如果学校里能出两个天才小孩又确实成绩很好的话,起码在短期内能对学校有一定的帮助,至于长期嘛……自然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宁知星有些恍然和心虚,她哪有那么厉害,不过是个山寨版的天才罢了……
“知星,到家了,你在想什么呢?”宁振涛把小侄女往下一抱,疑惑地看了眼一直在走神的小侄女,知星这是有什么心事?
“我在想晚上要背的课文呢!”宁知星知道小叔担心自己,再度解释,这要不解释恐怕小叔能说得全家都跟着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