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寻渔手记 乌克丽丽 793 字 2022-10-04

“你知道乡镇初中有多少人能上高中吗?不到三分之一,在这边也是这样的,或者说,这所学校的情况还稍微好一些,能接近一半能读到高中,大学就没法了。初中升高中,只和本地区的人竞争,只要学校规模大,学校足够多,那么升学情况就还不错。如果学校情况相反,规模小,学校少,很多人连读高中的机会都没有,拿个初中毕业证就要去打工。你在城里读书,所以没有看到这样的,你初中同学应该大部分都读了高中,只有少部分去了职高,肯定没有人读完就没读书的吧。”

王亦才想起确实如此。

但是她又想起了高中同学给她讲的另一件事情。

王亦高中的时候有个同桌兼好朋友,是王亦老家初中唯一一个考上王亦当时所在高中的学生,王亦当时初中在城里考全校前十名,很顺利的进入了市里面排名第一的学校,而那位同桌,是她初中学校中唯一一位考上的。

学校为了庆祝这一届有人考上了市里排名第一的高中,学校大门在国道的道路旁边,学校自费在国道上隔着三公里拉了三条横幅,庆祝曹林同学考上了第一中学。

同桌给王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带着一种骄傲的神情,王亦并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感同身受,因为王亦感觉自己考上第一中学并没有很难。

后来发现难的并不是知识,也并不是考试题目,而是环境和命运。

王亦本该也是和曹林一样的命运,在乡镇学校读完初中,考入城里的高中,或者考不上城里的高中。

但是因为当时王亦姑妈坚持要带王亦去城里读书,改变了王亦后面的道路。

后来曹林选择理科,和选择文科的王亦分道扬镳,王亦考上了本科的师范学校,而曹露思只读了专科。

知识的累积、命运的影响,哪怕你是最出众的那个孩子,也总有,总会归于平淡。

王亦在多年后听到了一个笑话。

多年后,私立学校遍地开花,以高昂的学费录取那些成绩很低的孩子读书,读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