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泽鲜少提来宁王府之前的时候,颜书玉好奇极了,还想听。

他道:“伯母可真是好心人。”

“我娘亲可是拿扁担赶走过不少流浪乞丐的,凶得很。”顾泽笑,她眼里有些怀念。

“娘亲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她自个说的,青黄不接的时候她偷过几回人家的馒头包子。

北疆以前好多卖吃食的人,在最外头会放着几个小一些的,小馒头啦,小包子啦,小烧饼啦。

要是有小乞丐来偷,小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年头,好多小孩就靠着百家饭、百摊饭活下来了。

我娘亲管她这个做法,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说起来,我其实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顾泽想起了双亲,眼眶渐渐发红。

她六岁那年,娘亲和爹亲就因病相继去世了。

好在娘亲那边还有母族,族长心好,安排她在族亲那轮流着住一段时间。

那两年,家家户户轮流养你家养一会,我家吃几天,就这么混了两年,她没在外头给饿死。

一直到宁王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信,听说她是吉年吉日吉时出生的文曲星,要供她读书。

宁王给了族里百两银子,从此她只剩了个顾姓,离开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顾家,跟那不再有关系。

顾泽想起那日族长纠结地问她,愿不愿意跟这位贵人走的时候。她掰着手指算了算,足足百两银子呢,于是就点了头。

她想,我顾泽是靠族里的东家饭西家粮,这两年才能活下来的,也应该学娘说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那百两银子,应该能让族里的日子好过一些。

至少那些嗷嗷待哺,瘦不拉几的,吃不饱去掏鸟窝捉鱼的小泥猴,和襁褓里喝稀米汤的奶娃娃,应该都能养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