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骁骑营铁骑突出,挽天子于危亡之中,护下大靖之火。随后,满城搜捕皇叔的过程中,发现他已畏罪潜逃,不知所踪。
消息不尽详实,令人不敢深信。
姬嫣带来的姬氏家臣,暗中打探了一番之后,从郎君那里知悉了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给了姬嫣。
原来,图尔墩被押送回金陵后,被打入刑部大牢,诸多大刑压下来,图尔墩死咬着不肯揭发同党,后因受犬刑,患上了恐水症,死在了天牢里。他死后,事情看似平息了下来,不再起风浪,实则没有。
一直在玄甲军中设计收买人心,妄图染指军权的两个武都尉被拎出来,经过探查得知,这两人都是受到了王雎指使。
这几人在金陵埋伏水面下,多年来半点风声不露。结合同样有着此等出身的图尔墩,不难令人怀疑,这一切都少不了王雎手笔。
这件事只是上达天听,烈帝并没有治王雎的罪,显然还在思量斟酌当中。
这时,一封来历不明的加盖了天子玉玺印鉴的手书,被拿了出来。这道手书秘密宣旨,将王雎左迁云州。王雎已经是闲散亲王,这一迁,实则流放。
已经被逼到这地步的王雎,在动身离开金陵城之后的一个夜晚,发动了刺杀帝王,控制宫城,夺取玉玺的政变,因为当夜从崇明门攻入,史称“崇明门之变”。可惜功败垂成,当夜里,被骁骑营为首的北衙禁军与玄甲军联手拿下,打得毫无还手之余力。
烈帝震怒,凡是参与造反的,全部坑杀。
并连夜下令,全国通缉王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