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接近凌晨两点。
月亮清冷地洒下光亮,将院子照得明亮清透。
寒意顺着夜风直往人身体里灌,院子一角的富贵竹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张秀才站在月下,单薄的身子在风中像是一根枯萎的树枝。
“我恨……”它神情痛苦,喃喃自语,“我恨我自己,恨我自己为什么如此愚钝,如此不争气!”
杜小希没有接话。
她知张秀才马上就要讲述自己的故事了。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故事。
张秀才出身富商家庭,兄弟三个从小数他最聪明,也最好学。
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三岁能识字,五岁能背诗,七岁进私塾后没多久就能写一些简单的诗词。
张秀才十四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成为全家人的骄傲,街坊邻里提到他都要夸一句:这孩子真有出息,以后定会高中状元。
可谁都没想到,秀才就是他人生中的最高点。
他成了书上写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那类人。
无论张秀才怎么努力,如何苦读,却连举人都考不上。
哪怕家庭美满,妻儿和睦,没能考取功名却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可是越想高中,就越是中不了。仿佛一个致命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