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秋:堂姐说这种的叫抖……
王长贵:……老子明明就是太耿直了,在你们爷俩嘴里怎么就和有病似的?!
第59章
经历了思想改造今非昔比的王长贵精神焕发地离开了简陋的小院, 大花摇头摆尾地走过来讨要地瓜皮,乡下地方的狗都是这样不挑嘴儿的,哪怕是地瓜皮也算是好东西, 曹老二哈着气,两只手捯饬着把地瓜皮扔给它,思绪飘向了远方。
曹老太到底是生他养他的亲妈,他曾经对她也是有期待依赖的,曾经也是对她的话深信不疑的, 然而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 他渐渐对她产生了不满?到底是什么时候,母子俩渐渐离了心?
是从四岁时候他终于对自己和老三整天干活而大哥只需要天天玩乐, 鼓起勇气和老太太表示不满却挨了一巴掌的时候?还是十二岁那年他意外捡到了一只撞死的野兔子欢天喜地拿回家,却只能被分到两块鸡翅, 其他都进了大哥肚子的时候?
曾经被他深深藏在心里面,他以为已经遗忘的记忆如同潮水一般向他涌来, 曹老二恍然间发现, 自己从未忘记过去的点点滴滴, 哪怕是按理来说应该分不清好赖的四五岁年龄,曹老太的区别待遇也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这个发现给曹老二敲响了警钟。
老太太就是因为不能一碗水端平, 硬生生和三个儿子离了心,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可千万得吸取了老太太的教训, 不能偏向了任何一个闺女,省的以后落入了曹老太的老路。
曹老太成了傻子这件事对于大房一家来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大过年的, 无论是王红枣还是曹老大都不太想在现在这种时候节外生枝, 成为大过年别人口中的话柄, 又或者是,生怕王长贵给他们家穿小鞋,故意不和公社里汇报曹老太的情况,反正是分外的低调,难得的没有怎么闹腾,甚至就连曹老二这里都没有上门。
曹老二也不是那种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闹腾的鸡犬不宁的人,既然曹老大他们不上门,他索性就当做不知道那一家子已经回来了,每天安安稳稳地帮着宋杏花做做饭,收拾收拾屋子,照顾照顾孩子,隔三差五还不忘了刷刷牛棚那边的好感度,要么送几个鸡蛋去,要么就让秋秋变出来几块炸鸡,给他们家送去。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这么些日子里曹老二糖衣炮弹不计成本地打过去,顾家人对二房一家子的态度是越来越亲热,对秋秋她们的教育也是越来越上心,曹老二上门时也不会再和以前一样一惊一乍的,甚至有时候还会和曹老二讨论讨论他们从报纸上看来的时事政治。
报纸当然是旧的,这年头无论是乡下地方还是城里,过期旧报纸都是拿来糊墙糊窗户的最佳选择,很便宜就能买到一大堆,顾老爷子是个比较有远见的人,他坚信国家当初能呼吁国外留学生回来,就有还需要他们高级人才的一天,一直在通过旧报纸等待回城的佳音,虽然消息有几分落后,对于根本没关注过国家大事的曹老二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曹老二以前只知道,郑家人帮了顾家,然后就在顾家的帮衬下发了财,至于什么改革开放,鼓励从商,他是一概不晓得的。
再比如,知青高考回城,他在梦里也是见过的,可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松懈,又是什么时候正式出了政策,他也是从来不知晓的,更不知晓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能享受到什么待遇。
这不能怪曹老二,乡下地方就是这样的,比起来国家大事,大家更关注生产队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梦里面王红枣其实是知道这些消息到底意味着什么的,可她是那样自私自利的一个人,怎么愿意让二房家翻身,踩在自己身上呢?